正式开学后的每个工作日均应提供课后服务、课后服务应设置学生完成书面作业的专门时间……5月17日,北京市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质量提升工作会召开,会上正式发布《北京市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工作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
记者了解到,《指南》从系统规划、内容设置、管理实施、资源使用、安全保障和质量监控等六个方面,为学校高质量开展课后服务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实践指导。重点回答了课后服务的界定、课后服务与课堂教学的关系、课后服务与减负的关系、课后服务实践体系、课后服务与学校发展等问题。
开学后工作日均应提供服务
课后服务时间如何安排?《指南》提到,学校应在开学前完成课后服务的准备工作,正式开学后的每个工作日均应提供课后服务,课后服务时间从完成国家规定课程和学校教学计划之后开始,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17:30。考虑到不同群体需求,学校可在此期间设置2至3个时段,实施弹性离校,分批次放学。学校为学生提供的早到校看管和自习、午餐午休看管、晚自习等服务不纳入课后服务范围。
《指南》还提到,学校要将课后服务纳入教育教学总体安排,对课内课后教育活动进行一体化设计,构成学校全过程育人的完成链条。
建课后服务时段学科答疑制度
《指南》明确,为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课后服务应设置学生完成书面作业的专门时间,从一周整体安排来看,作业时间既不可成为课后服务的全部内容,也不能被完全挤占。时间设置上,小学生在校内可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初中学生在校内可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同时,坚持作业全批全改,加强及时反馈、订正,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可进行作业面批,通过作业细化学情分析。
学校要建立课后服务时段学科答疑制度,为学生学习中的个性化问题提供指导,缓解学习差异带来的分化。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组织学生刷题备考、讲授新课或集体补课。
对学习困难比较突出的学生,采取“分层辅导”与“量身定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个性化补差补缺,努力实现“当天问题不回家”。同时,开展学科知识、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方面的综合辅导,全面提升学习品质。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可通过设置分层作业、挑战任务、高阶课程、专项活动等方式进行提升辅导,保证学生学足学好。
鼓励按不同主题开展素质拓展
在素质拓展方面,《指南》提出,学校要结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和学校育人特色,因地因校制宜,在课后服务中进行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素质拓展,为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特长潜能的学生提供个性化选择的机会。素质拓展可包括体育锻炼、科技活动、文化艺术、劳动实践、阅读朗诵、德育心理、综合实践等方面。鼓励采用主题式、项目式、体验式、互动式、情景式等实施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管理、同伴互助的习惯和能力。此外,加强课后素质拓展与课内教学的衔接。
据悉,三年来,北京市课后服务工作实现了所有义务教育学校、所有工作日、对所有有意愿的学生“三个全覆盖”。严格遵循学生自愿参加原则,对于有参加意愿的学生,学校做到了应留尽留,不得拒绝。对于没有意愿的学生,不得强制要求其必须参加,在满足学生基本需求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课后服务质量。下一阶段,北京市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工作将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做深、做细、做实、做精、做新,以《指南》为标准检视改进、优化创新,着眼长远推动课后服务,增强课后服务持续发展动能,构建课内课后整体协调发展新模式。
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