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康复二科团队为两名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痉挛)的患者实施A型肉毒素注射治疗,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病例分享:僵硬的手臂终于“松绑”了
张大爷因中风后肌张力增高,右上肢始终保持着弯曲的痉挛状态,不仅无法自主活动,还伴有明显疼痛。吃饭、穿衣、洗漱这些日常小事,都成了他和家人的“大难题”。为了摆脱这种困境,张大爷辗转来到了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康复二科求医。
了解张大爷病情后,科室团队对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评估。综合其痉挛部位、严重程度和功能等情况,团队决定采用A型肉毒素注射治疗方案。
治疗过程中,医生利用电刺激器精准定位引发痉挛的关键肌肉,再通过床旁彩超实时引导,将肉毒素准确注射到目标位置。同时,根据张大爷的痉挛模式和功能障碍特点,团队还为他量身定制了药物剂量,确保治疗效果最大化。
目前,处于康复训练中的张大爷已经明显感受到变化:上肢的痉挛状态大幅缓解,疼痛减轻了不少,手臂的活动范围也逐渐扩大,可以完成一些简单的动作了。
科普时间:关于中风后肌张力障碍与肉毒素治疗
问为什么中风后会出现肢体僵硬?
答中风患者在急性期后,往往会面临各种后遗症的挑战,其中肌张力增高尤为常见。当脑部神经受损后,控制肌肉运动的信号传递出现异常,导致肌肉持续处于过度收缩状态,进而引发肢体僵硬、关节活动受限、姿势异常,甚至伴随剧烈疼痛。这种状况不仅让患者痛苦不堪,更会严重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能力,如穿衣、洗漱、行走等都变得困难重重,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问肉毒素是如何“解锁”僵硬肢体的?
答A型肉毒素注射治疗,能精准作用于过度活跃的神经肌肉接头,暂时性阻断引起肌肉异常收缩的神经信号传递,让痉挛的肌肉“放松”下来。能精准靶向病变肌肉,实现疗效最大化;同时,减少对周围正常肌肉的影响,全身副作用也相对较少,安全性较高。
问治疗效果能持续多久?
答该治疗通常在注射后数天至两周内开始起效,效果通常可持续3-6个月。能显著减轻肌肉痉挛、缓解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为患者进行更有效的主动康复训练创造有利条件。正如脑病康复二科主任邵妍强调的:“肉毒素注射并非‘一针永逸’,注射后患者必须积极配合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进行功能活动练习,才能最大化地恢复运动功能,减少痉挛复发的可能。”
问哪些患者适合肉毒素注射治疗?
答
●由中风、脑外伤等引起的局部肌肉痉挛、僵硬。
●因痉挛导致疼痛、关节活动受限、姿势异常、影响日常生活能力(如穿衣、洗漱、行走)。
●对口服抗痉挛药物效果不佳或无法耐受药物副作用者。
科室简介
脑病康复二科为国家东北地区区域中医诊疗中心康复建设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中医临床路径试点成员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四五”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中医络病学科,国家中医康复中心建设成员单位,辽宁省中医药传承创新团队,辽宁省中医康复质控中心,辽宁省中医眼针临床研究中心,辽宁彭氏眼针学术流派工作室。科室擅长眼针带针康复、眼针熥疗止痛技术、眼针结合肉毒素注射、神经调控技术等。对于中风病功能障碍、帕金森病、疼痛、颅脑外伤、运动神经元病、重症肌无力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治疗经验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