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开颅,一根细针就拆除了困扰我三年的‘颅内炸弹’!”67岁的王先生抚摸着股动脉上仅有针眼大小的穿刺点,言语间满是惊喜。近日,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团队通过自膨式动脉瘤瘤内栓塞系统(WEB),为王先生植入一枚精巧的“医学灯笼”,成功攻克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治疗难题。
惊心病例:分叉部动脉瘤成“治疗雷区”
三年前,王先生体检时发现颅内动脉瘤,这让他陷入了两难的抉择。
传统开颅夹闭术:需切开颅骨,创伤大,术后可能遗留神经功能损伤。
常规介入栓塞术:因瘤颈宽、累及M2段分支血管,复发率高达35%。
“这动脉瘤就像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连咳嗽都不敢用力。”患者家属回忆说。直至近期复查显示动脉瘤最大直径已超过1cm,破裂风险陡增,王先生来到了医院神经外科就诊。

破局时刻:WEB装置展现“四重优势”
经过严谨的术前讨论,神经外科主任李创忠教授团队联合介入中心、麻醉科团队,采用国际领先的自膨式动脉瘤瘤内栓塞系统(WEB),为王先生进行微创治疗,通过股动脉穿刺于动脉瘤内植入一枚“小灯笼”,成功隔绝动脉瘤血流,分支血管畅通无阻,成功完成院内首例WEB植入术。
精准隔绝:WEB的三维编织结构完全填充瘤腔,立刻阻断血流冲击。
血管保全:分支血管通畅率达到100%,避免传统支架引起的血管狭窄。
用药减负:术后无需长期服用抗凝药物,降低出血并发症风险。
快速康复:术后24小时就能下床活动,3天可以出院。

“WEB如同在血管内撑起保护伞”,李创忠教授解释道,“其镍钛合金网状结构可诱导内皮细胞再生,最终实现动脉瘤的生物学愈合。”
“大脑中动脉分叉部被称为‘生命禁区’,传统治疗常面临‘保血管’与‘彻底封堵’的两难选择。”神经外科李创忠主任表示,“WEB装置通过血流重塑原理,既能根除动脉瘤破裂风险,又能最大限度保护脑组织功能,是复杂分叉病变的理想解决方案,而且WEB装置无需支架辅助,术后无需长期服用抗凝药物。”
科普时间
脑动脉瘤的认知误区
不是肿瘤!实为血管壁局部膨出,未破裂时通常无症状,一旦破裂死亡率高达30%-40%。

脑动脉瘤的“危险信号”
未破裂时:
1.多数无症状,部分可能出现:单侧眼皮下垂(压迫动眼神经);
2.视野缺损、复视;
3.慢性头痛(常被误认为偏头痛)。
破裂时:
1.剧烈头痛:“一生中最严重的头痛”,突发且持续加重;
2.恶心呕吐、颈部僵硬;
3.意识模糊、昏迷甚至猝死。
高危人群
1.高血压、长期吸烟、酗酒者;
2.动脉粥样硬化、马凡综合征患者;
3.有脑动脉瘤家族史的人群。
筛查手段
1.CTA(CT血管成像):快速无创,适合急诊排查;
2.MRA(磁共振血管成像):无辐射,可定期复查;
3.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金标准”,能清晰显示动脉瘤形态。
筛查建议
1.高危人群(如家族史)建议40岁后每2~3年做一次脑血管检查;
2.突发剧烈头痛者需立即就医,排除动脉瘤破裂。
脑动脉瘤虽凶险,但通过科学筛查和治疗,完全可以实现“拆弹”成功。记住两个“黄金法则”,突发剧烈头痛立即就医;高危人群定期血管检查。守护脑血管健康,从今天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