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像引导下,局麻穿刺送入电极至脊髓,瞬间发射脉冲电流,利用生物电效应,协同中医诊疗,使患肢快速恢复运动能力。1月17日,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康复五科联合介入中心团队成功实施了一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以下简称DSA)引导下经皮穿刺脊髓电刺激电极置入术,为中风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提供了一种创新治疗方案。此次中西医结合诊疗技术的应用,标志着医院在中风患者后遗肢体功能障碍治疗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为国家中医康复中心建设注入新动能。
一、中风后遗留肢体功能障碍折磨“身”与“心”
65岁的赵大爷2023年8月突发急性脑梗死,经过治疗后,出院时遗留右侧肢体活动受限。在接下来的五个月里,他辗转于多家医院接受康复治疗,但是上肢活动能力的改善仍不明显,痉挛症状加剧,导致他无法自主活动,遂来到脑病康复五科就诊。
二、精准穿刺介入电频刺激赋能
有没有更优化的方法改善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既能恢复活动能力,又不伤害身体?脑病康复五科团队经过充分的病情评估和术前讨论,为赵大爷精准定制了脊髓电刺激器植入结合中医诊疗方案。
术中,脑病康复五科联合介入中心团队,在脊髓硬膜外间隙植入电极导线,通过电脉冲传递到脊髓神经纤维,促进神经的自身修复,术后配合眼针疗法“通经络、调脏腑”,从而快速恢复神经驱动运动能力。
经协同治疗一周后,赵大爷手臂痉挛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手腕、手指张力下降,上肢肌力由术前3级上升至4+级,即从原来的上肢挛缩、手部无法活动状态,改善至手臂可自由抬举、手指可简单伸屈、抓取物品状态,真正实现了从“0”到“1”的运动突破。
三、开启脑病康复新模式 搭建中西医诊疗高平台
硬膜外脊髓电刺激是一种将电极植入脊柱椎管内硬膜外腔,通过脉冲电流直接作用于脊髓神经的中枢神经功能性电刺激疗法。该项技术最初用于抑制慢性顽固性疼痛,后研究发现其在运动功能恢复及辅助神经系统疾病诊断等方面拥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现已成为神经接口与康复工程中的研究热点之一,具有安全性高,创口小,并发症少,参数可调节,不损伤神经组织等优点。
此次DSA引导下经皮穿刺脊髓电刺激电极置入术的成功,是脑病康复五科积极探索“传统中医+创新技术”之路的又一体现,团队致力于应用康复诊疗最前沿技术,为中风患者提供微创化、个性化、智能化的中西医治疗新选择。
四、科室介绍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康复五科是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室。传统中医特色突出,现代诊疗技术先进。设有针灸研究室、传统疗法治疗室、现代康复治疗室,配备等速肌力训练仪、吞咽障碍治疗仪、机械手康复训练仪、气压治疗仪等器械。科室学术梯队合理健全,学术水平较高,建立了稳定的研究方向。对中风后遗症、痴呆、痉证、痿证、痹证、眩晕、头痛、失眠、面瘫等疾病诊疗经验丰富,具有完整的中西医结合特色诊疗方案和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