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你的位置: 网站首页> 医院文化> 健康课堂> 正文

【世界帕金森病日】了解这些,知帕不怕!

发布时间:2023-04-11 浏览次数:

4月11日是第27个世界帕金森病日,主题是“关注心理健康,全面全程管理”。

常有人这样问:

帕金森病是老年痴呆症吗?

帕金森病是霍金的病吗?

帕金森病是绝症吗?

事实上帕金森病既不是老年痴呆症,也不是科学家霍金的肌萎缩侧索硬化,更不是无药可治的绝症。

一、什么是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障碍,同时患者可伴有抑郁、便秘和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除上述症状外,帕金森病患者还会出现手抖、字变小、动作慢、面无表情等症状。

二、发病诱因有哪些?

帕金森病的病因相对复杂,目前认为与环境、遗传、神经系统老化等因素有关。帕金森病的发生是由于大脑分泌和储存多巴胺神经细胞显著减少,多巴胺是一种使人感到愉悦、有活力的物质,该物质缺乏会使人情绪低落、动作减少迟缓。

三、如何治疗?

1.药物治疗

早期无需药物治疗,当疾病影响病人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时,适当的药物治疗可不同程度地减轻症状,并可因减少并发症而延长生命。以替代性药物如复方左旋多巴、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等效果较好,但不能完全控制疾病的进展。

中医辨证施治帕金森病可以多途径、多靶点综合调节机体整体功能状态。其优势为:

①有效改善运动症状

早期病人使用中药、针灸(眼针、头针及艾灸等)可以改善运动及非运动症状,对震颤、行走、书写、便秘、排尿困难、乏力、疼痛、失眠等症状均有改善。中医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病”,对于帕金森病早期的患者介入中医药治疗,可以达到未病先防、延缓疾病进展的目的。

②减少西药依赖量

对正在服用抗帕金森药物的患者,配合中药和针灸治疗,可以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同时可逐渐减少药物用量及帕金森药物所带来的副作用,并促进药物吸收。

③减轻西药副作用

长期服用抗帕金森药物,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心悸、麻木等,中药可减轻药物不良反应,改善生存质量。

④增强体质,提高抗病力

中医药具有整体治疗的特点,通过对人体气血、阴阳平衡的调整,协调人体脏腑功能,整体改善患者体质、饮食、睡眠、精神状态等。

2.外科治疗

手术方法有立体定向神经核毁损术和脑深部电刺激术(以下简称DBS)。DBS因其微创、安全和可控性高而作为主要选择。

3.康复治疗

如进行肢体运动、语言、进食等训练和指导,可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心理疏导与疾病教育也是重要综合治疗措施。

总之,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治意义重大,而中药及针刺等中医药治疗在帕金森病的全疗程治疗中具有整体调节、标本兼治的优势,为帕金森病患者带来一条希望之路。

科室简介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科拥有帕金森门诊、康复中心及多功能治疗室,运用中西医药物、针灸、康复等手段治疗运动及非运动症状的同时,结合多导睡眠监测系统,用于睡眠障碍的诊断。对于抑郁、焦虑伴失眠的患者,可进行心理CT检测,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辨证运用中药、眼针、穴位贴敷、香囊等中医特色疗法,疗效显著。经颅刺激技术为帕金森病治疗打开一个新领域,保护单胺神经元,上调颅内单胺神经递质水平,而起到治疗帕金森病运动及非运动症状的作用。

咨询电话:024-8296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