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21日中午,正当人们沉浸于元宵佳节喜庆气氛之中的时候,一名少年却因突发的心搏骤停徘徊在了死亡的边缘。经过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急诊中心的积极抢救,终于使该患者转危为安,避免了一场悲剧的发生。
农历正月十五的中午, 17岁的少年陈某在与朋友打网球的过程中,突然昏倒、神志不清。陪同人员急呼120急救中心,经初步检查诊断为“心搏骤停”,心电图显示“室颤”,在给与初步心肺复苏和十次电击除颤后,该患者被送入了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急诊中心。
入院时患者处于深昏迷状态,无自主呼吸,尚未脱离危险,我院急诊中心的医护人员还顾不上吃午饭,便立即投入到了对该患者的积极抢救之中,经过门急诊近半小时的抢救后,患者被及时转入我院急诊中心ICU重症监护病房。由于患者病情危重,年龄尚轻,得到了院里的高度重视。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院领导在得知了该患者的情况后,给予了急诊中心“要争分夺秒、整体动员、不计代价,全力以赴挽救患者年轻生命”的指示。
患者此时生命体征尚不稳定,由于病人发病比较突然,病情变化也较为复杂。为明确诊断及确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在急诊中心姜树民主任的协调指挥下,及时组织了脑外科、神经内科、心血管科、电检科等相关科室的会诊,并为患者进行了床旁心脏彩超、头CT等必要检查。各科主任及专家全力配合、及时到位,对该患的进一步诊治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在抢救过程中急诊中心注重了积极发挥我院优势,采用中西医并用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积极救治,使患者恢复了自主呼吸,患者意识状态好转,但仍处于浅昏迷状态之中,血压不稳定,脑功能未完全复苏。
由于患者正值花季年华,心肺复苏后脑功能的复苏是提高患者今后生存质量的关键。摆在临床医生面前的是如何进一步维持有效的循环和呼吸,防治脑缺氧及脑水肿、水电解质紊乱、继发感染和其他脏器功能障碍是一个个治疗的难关。急诊中心科室医护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在经过了26个小时的积极治疗,终于使患者病情得到了平稳的控制,初步脱离了危险。
心搏骤停是临床患者死亡的一个常见原因,其抢救的最佳时机是在心脏停搏后4分钟之内,在医院外发生的心搏骤停常因不能得到及时救治而死亡率极高。对该名患者的成功救治体现了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各科室超强的协同作战能力和急诊中心过硬的抢救技能,也体现了辽宁中医医护人员“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高尚的医德医风。是我们对职业操守孜孜不倦、尽善尽美的追求,为患者的生命筑起了坚实的围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