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你的位置: 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医务中心> 正文

颅内动脉瘤发病更加年轻化

发布时间:2012-02-03 浏览次数:

颅内动脉瘤发病更加年轻化

“蛛网膜下腔出血”疾病,发病凶险,死亡率高。蛛网膜下腔出血多发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或动静脉畸形出血引起。前者发病年龄在40——50岁之间,后者多为20岁左右。其死亡原因1、很多医生对本病认识不够;2、处理过程不当;3、患者自身病情复杂或伴有全身其他疾病等。

2012年春节前,我科收治一位25岁外地患者。该患者突发剧烈头痛,一侧视力丧失,频繁呕吐。在当地医院就诊,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因无造影设备,由“120”送到我市,先后送到沈阳市两家大医院,因为马上就要过年,加上双休日,不能马上行血管造影明确诊断。

家属来到我院,我院立刻给病人行全脑血管造影。发现右侧后交通动脉瘤已破裂(后交通位于颅底,是WILLIS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连接大、小脑及脑干前后循环的重要桥梁),紧接着行颅内动脉瘤介入填塞治疗。前后经过不到3个小时,病情得到非常好的控制。介入手术后,连续行腰穿治疗放出血性脑脊液。1周后病情完全恢复,患者头痛明显缓解,四肢活动自如,生活完全自理。患者身高183cm,身体瘦长,近半年前患有结核性胸膜炎,胸水。本次发病前后,患者全身发热,我们给予抗结核合并同步治疗。现患者查头、肺CT无异常,体温也恢复正常。

颅内动脉瘤发病率约为10万分之5——6,患者发病年龄平均为40——50岁。发病前多无征兆,发病瞬间出现头部剧烈疼痛,而后呕吐,或立刻昏迷。三分之一病人死在途中;三分之一病人因治疗不当,在治疗过程中死亡;只有三分之一幸免,在正确的积极治疗下才能存活下来。颅内动脉瘤有手术及介入两种方法,前一种因需开颅,损伤大,逐渐不被接受。而介入属于微创,现已成熟的技术,逐渐被人们接受。预后非常可观。该患者是新年后我科收治的第一例,最年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

(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