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之声》总第一五一期
[综合新闻]
学校领导到我院新建教学病房楼建筑工地视察
附属医院科研工作再建殊勋
外事动态
2007年国家级中医肿瘤、血液疾病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
[简讯]
第二届辽宁省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结束
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第五届年会分会换届选举工作会议
[行风建设]
我院召开创障碍令患者感动服务工作研讨会
2007年上半年诚信服务优秀窗口评比揭晓
[党建工作]
我院获学校表彰党支部和优秀共产党员主要事迹选登(二)
[学习之窗]
学讲话 理思路 科学发展 构筑和谐
[医学知识]
现代输血观念的转变
综合新闻
学校领导到我院新建病房楼建筑工地视察
7月26日下午,学校党委书记王明玉、校长马骥、副校长季惠斌、副校长兼附属医院院长杨关林等学校领导到我院新建病房楼建筑工地视察,了解工程进展状况,并听取了我院副院长崔玉凯关于我院新建病房楼工程进展及施工项目招投标情况的汇报。
在崔玉凯副院长汇报后,学校副校长、附院院长杨关林讲话。他说,新建病房楼的所有招标项目都是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并以文字记录、照相、录像等形式记载下来,纪委全程参与;医院领导班子集体决定的。在招标过程中我们选择具有实力、品牌的公司,并组织了专家严密论证,加强工程建设的管理。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和大力帮助,尤其在关键时期,学校党委鼎力相助,协助我们共渡难关。正是因为有学校这一强大的后盾,有医院一批兢兢业业的工作者,才使这一工程得以顺利开展,并一定能够建成阳光工程,廉政工程和精品工程。
在现场会上,学校校长马骥作了讲话。他说:新建病房楼建设是附院的大事,也是学校的大事。从工程开始到现在,学校都高度关注。在2007年,申建全国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是全校的一件大事,希望附院借此东风,各方面工作均上一个台阶。
最后,学校王明玉书记作了讲话。王书记首先强调了附院申建全国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的重要性。他说,申建全国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是附院乃至全校的一件大事。目前,附院做了充分准备,工作的进展也不错,学校也已把这项工作纳入了重要工作日程,这项工作对医院未来的发展很重要。今天,到新建病房楼建设工地视察,感到很欣慰。附院班子建设新病房楼的决策是对的,体现了学校和附院的智慧和资源整合,学校感到很满意。附院建院50年曾有过辉煌,现在进入了更加辉煌的阶段。学校的发展带动了各项事业的发展,附院的发展,也给学校带来了活力。学校和医院“共享、共发展”的和谐氛围是空前的,学校党委对附属医院的工作是满意的,发展到今天是符合学校的利益的。王书记在讲话中希望附院要加强管理,把好材料、质量关,把附院新建病房楼建成阳光工程,廉政工程,精品工程。 (院务部)
我院科研工作再建殊勋
随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申建工作的深入开展,全院上下对科研工作的重视程度空前高涨。医院坚持以科技兴院为方针,充分调动了全院医务人员的科研积极性。继2006年我院中标国家973项目、“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之后,今年我院科研工作再建殊勋,又中标一项973项目,一项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项目,两项“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不但极大地提升了我院在国内中医领域的地位,也增强了医院在“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申建工作中的竞争力,尤其在东北地区首屈一指,占据了明显的优势。
我院张静生教授的“补脾益肾法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 2006年中标“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疑难病研究,今年完善了实施方案和任务书,现正在运行中。该课题旨在深化中医对MG的认识,提出补脾益肾法是贯穿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基本大法,为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提供新方法;制定能体现生活质量提高的具有中医特色的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建立重症肌无力的中医循证临床研究方案的设计模式,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体系以及试验总结报告的标准化。通过本项目攻关研究,可望用现代科学方法阐明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疗效和优势所在,为综合评价中医药的临床疗效探索一条可行之路。
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中医药防治常见病项目中,今年我院又有两项课题中标,分别是“并有糖调节受损的代谢综合征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研究”,和“中医药干预慢性心衰的临床治疗方案研究”。两项研究旨在深化中医对代谢综合征、慢性心衰的认识,为中医临床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即通过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双盲、分层平行对照的临床评价研究,观察中西医结合干预并有糖调节受损的代谢综合征、中医中药干预慢性心衰的疗效,不良反应事件及病人生活质量判定和终点指标的情况。从而客观真实地评价中医药疗效,研究有效治疗方案,使试验结果得到国际认可。
张明雪教授的“冠心病证候要素、证候特征、证候病机演变规律及病证结合研究”中标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项目。该课题在全面分析古今中外冠心病、心阳虚证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运用频数、聚类、决策树、神经网络、概率转移矩阵等数据及统计方法,对专家调查问卷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冠心病证候要素、证候特征、证候病机演变规律,为中医研究冠心病构建一种新的辨证论治模式。
眼针疗法是我院著名老中医彭静山教授于70年代首创的一种微针疗法,是我院在国内外最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技术优势之一。以王健教授为首的课题组,在多年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基础上,联合攻关,以“基于‘观眼识证’的眼针疗法证、术、效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中标国家科技部973项目。
成绩代表过去,我们将再接再厉,组织专家联合攻关,鼓励和吸引多学科人才参与中医临床研究,形成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和高层次、高水平、大课题、大协作的临床研究局面。最终将我院建设成为中医临床研究重大项目的设计、组织、实施和质量控制中心。 (科研处)
外 事 动 态
●应学校副校长、附属医院院长杨关林教授邀请,以吉栖 悠辅副院长为团长的日本富山县黑部市市民医院代表团一行三人于7月4日至6日来医院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考察访问。杨院长会见了代表团全体成员。会见时,吉栖团长向杨院长转交了黑部市民医院院长新居 隆先生写给杨院长的关于加深两院的相互了解、积极开展交流合作以及邀请杨院长届时访问黑部市的邀请信函。杨院长向客人们介绍了医院的概况,对日方代表团拟通过此次专访谋求与我院合作的计划表示赞赏并接受了新居 隆院长的邀请。附属医院关雪峰副院长参加了会见。
代表团在医院期间详细考察了骨科、针灸科、康复推拿科、急救中心、介入科和医辅科室,并同相关科室的专家进行了学术交流。
●应学校副校长、附属医院院长杨关林教授邀请,以日本富山县日中友好协会副会长鱼津 龙一为团长的朝日综合医院代表团一行七人于7月12日至14日来院参观访问。附属医院关雪峰副院长会见了代表团全体成员,并向客人们简要介绍了医院50年来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中医药特色疗法。会见结束后,代表团参观了门诊、病房、学校教学模拟医院和人体科学标本馆。
代表团来访期间,杨关林院长会见了代表团,杨关林院长对鱼津副会长积极推进辽宁中医专家赴日学术交流所作的努力表示感谢;鱼津副会长和朝日综合医院东山孝一院长分别对医院50年来的发展成就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就两院今后的交流与合作提出了建议。
●8月11日,以董巍为团长的日本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临床研修团一行21人来我院进行为期一周的临床研修。研修团抵达当晚,附属医院关雪峰副院长在省政协会馆会见了研修团全体成员。会见时,关雪峰副院长对研修团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希望他们在我院研修期间能够多学多看多交流并预祝此次研修圆满成功。董巍团长说:辽宁中医在日本影响很大,今天有机会率团来临床研修感到非常高兴,联合会将继续组织日本医生来辽宁中医研修,使双方的合作和交流不断扩大。
该研修团是我院与日本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合作举办的首届国际中医师临床研修班,研修生分别在心内科、脾胃科门诊和病房进行临床研修,并专门听取了王垂杰教授、张艳教授和吕爱萍教授所做的专科专病及中医基础方面的的学术讲座。第二届日本国际中医师临床研修团将于今年十月在我院开班。
●8月13日上午,《世界中医药杂志(日本版)》编辑委员田村哲彦博士和记者东井次平专程来我院,特邀专访了大学副校长、附属医院院长杨关林教授。杨院长在回答记者提出的有关中医药在国内外的发展趋势问题时说:中医在中国已经成为主流医学并将影响世界各国,使之成为世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受到各国人民的关注或接受;在谈到中日两国传统医药的交流与合作等问题时杨院长回答说:中日两国有着很深历史渊源,两国的文化内涵又有很多相同之处,特别是对中医药学有着共同的认知,从而,为两国的传统医学的交流与合作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杨院长还就中医的特色疗法、中西医结合的特点和利用互联网开展中日远程临床教学等内容提出了建议。田村哲彦编委代表《世界中医药杂志(日本版)》对杨院长应邀专访表示感谢,他说:此次专访非常成功,特别是杨院长的谈话对日本的中医药的发展很有指导意义,也为今后中日两国中医师在临床经验的相互交流与学习方面的合作提出了好的建议,回国后将专访尽快整理发表。 (院务部外事办)
2007年国家级中医肿瘤、血液疾病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结束
2007年国家级中医肿瘤、血液疾病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由我院主办,于2007年7月27至29日在我院举行。学习班的理念是“发挥中医优势、重视人文关怀”;辽宁省中医药学会会长龙济瀛、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张君出席了学习班开幕式,并做了讲话。沈阳军区总医院肿瘤科谢晓冬教授、大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李铁教授、辽宁省中医药研究院肿瘤科周文波主任、大连市中医医院肿瘤科李戈主任及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殷东风教授、刘宝文教授、王文萍教授、张宁苏教授等12人做了精彩讲座。近百名从事肿瘤研究的学者参加了会议,参会人员围绕学习内容与专家进行了讨论,气氛十分热烈。会议期间,参会人员到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液肿瘤科病房进行观摩学习,殷东风教授详细介绍了血液肿瘤科的中医特色疗法和先进的治疗仪器设备,其中皮下输液泵和静脉输液泵的应用引起了参观者的极大兴趣。此次会议既有肿瘤最新进展、又有专家的治疗经验,对今后中医肿瘤新理论、新技术的普及和推广有重要意义! (院务部宣传办)
简 讯
●第二届辽宁省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2007年7月27日晚8时在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机关会议室举行,本次会议是由辽宁省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承办,会议的主要议题是选举产生第二届辽宁省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来自省内的近百名中医肿瘤工作者参加了此次会议。辽宁省中医药学会办公室主任王卫祖出席并做了讲话。我院肿瘤科主任殷东风教授再次当选主任委员并做了讲话,提出了新一届委员会今后的工作方向。 (院务部宣传办)
●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第五届年会分会换届选举工作会议,于2007年8月3日至6日在江苏省南通市举行。大会进行了中医外治特色交流,产生了新一届的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委员会。卫生部中管局领导到会做了重要讲话。我院康复医学科王维铎主任医师,妇产科陈莹主任医师,当选为新一届委员会委员。王维铎会上做了中药竹罐走罐法的表演,受到了与会者的关注。 (康复医学科)
行风建设
我院召开“创无障碍令患者感动服务”工作研讨会
我院于8月8日、8月10日两天下午,分别召开了门诊、病房“创无障碍令患者感动服务”工作研讨会。在党委书记何欣的带领下,医疗、医辅、机关、后勤等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和部分临床科室的领导共同为我院上半年的医疗服务工作“把脉”,积极查找不足,为申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的建设打好基础。
何书记在研讨会上指出:自今年年初,党委提出“创无障碍令患者感动服务”07年我院行风建设主题以来,全院上下脚踏实地的开展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工作,并得到了患者的认可,上半年因服务引发的投诉仅有8起(其中2起为无理投诉),门诊量较去年同期增长7%,病床使用率提高了5.73个百分点。我们从这组数字上看到,各部门主动服务意识在增强,注重从源头上抓服务、从细节上规范服务,科室间、医患间的沟通与协调更加顺畅,努力做到了防患于未然。通过半年的扎实工作,我们的医疗服务虽然有了可喜的变化,但仍然要看到许多地方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医疗市场的新需求,如因门诊条件所限,日均只能接待患者3000人次,远远满足不了就诊需求;就诊流程也需进一步改进;便民门诊如何才能更“便民”。另外,随着病房患者量的不断增加、现病房楼的陈旧老化和新病房大楼还未投入使用等客观原因的存在,如何通过忙而有序的温馨服务来缓解眼前的矛盾已成为摆在医护人员面前无可争议的事实。何书记强调:诸如此类的问题需要大家静下心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集思广益,建言献策,狠抓落实,努力为患者提供满意、快捷和方便的医疗服务,打出我院医疗服务的新品牌。
会上,各部门负责人在畅所欲言的同时,对本部门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现场的协调和解决,由于客观原因一时解决不了的,也将从流程上加以改进或调整。两个下午的研讨,共提出问题40余项,当即解决30余项,其他问题正在调研解决之中。 (院务部文明办)
2007年上半年“诚信服务优秀窗口”评比揭晓
经过院里严格的检查和评选,2007年上半年“诚信服务优秀窗口”评比工作结束。中药调剂室、西药局、院内制剂、专家门诊、住院登记处窗口在17个参评窗口中脱颖而出,并获得院里奖励。 (院务部文明办)
[党建工作]
我院获学校表彰党支部和优秀共产党员主要事迹选登(二)
血液肿瘤党支部共产党员张宁苏主要事迹
张宁苏,女,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血液肿瘤党支部组织委员。曾先后荣获:沈阳地区卫生系统“白求恩杯竞赛”活动“优质服务标兵”称号;医院“突出贡献女知识分子”称号;历年“医院优秀带教教师”和“学院工会积极分子”;2006年被沈阳市总工会评为“义诊活动先进医务工作者”。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张宁苏同志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受到患者和同事的好评。在近三年的工作中,她积极参加沈阳市工会举办的多次义诊活动,参加扶贫手拉手献爱心活动,并帮助我校一名贫困生顺利完成了学业。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她能以实际行动叫响我是共产党员;在学校评估活动中,她能全身心的投入到临床带教中,带领“训练营”的同学经过流血、流汗、流泪的拼搏,终于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张宁苏同志工作上刻苦钻研,技术上精益求精,现在还兼任辽宁省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血液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参与编写了《临床实习指导》、《实用晚期恶性肿瘤》两本著作;发表论文十余篇;参与国家中管局课题2项。
后勤党支部共产党员朱忠华主要事迹
朱忠华,男,保卫处副处长兼消防中心主任。199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后勤党支部组织委员。曾连续五年被评为医院优秀共产党员。多年来他不怕危险,忠于职守,为保障医院安全做出了贡献。
朱忠华同志自担任后勤党支部组织委员以来,积极配合支部书记做好支部的各项工作。特别是在先进性教育期间,他认真组织党员学习,时刻牢记党和人民的委托和肩负的责任,带头实践和宣传党的理论,用党的理论凝聚人心、鼓舞党员,圆满完成党支部交给的工作任务。
他在工作中脚踏实地,任劳任怨,面对各种危险能够冲在最前面。多年来,抓获偷盗人员难以计数,对危及医院声誉和不良行为勇于制止。2004年春节期间,为制止来院闹事人员,被打伤,在病情刚有好转时,立即回到了工作岗位。几年来他先后参与解决了多起来院闹事事件,并两次解救了以跳楼来威胁医院的患者,为医院挽回了影响。
门诊党支部共产党员张兰主要事迹
张兰,女,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任门诊部主任兼体检中心主任、门诊党支部书记,入选辽宁中医药大学第二批科技拔尖人才。
张兰同志自2004年担任门诊部主任兼门诊党支部书记职务三年多来,始终遵循“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的原则,认真履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
她作风扎实,坚持原则,认真履行自己工作职责。为了规范门诊的各项工作,相继出台了出诊医生管理制度、门诊退药、退费等多项管理制度,并改进了就诊流程,为患者提供了方便。为了做好体检工作,她率先垂范,早来晚走,精心组织,协调安排,使来院体检的单位愈来愈多,为医院带来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做为一名医生,她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首次提出了“瘀血络损”学说,受到同行专家的好评;在临床运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甲状腺疾病方面疗效显著,获得患者的信赖和好评。此外,她每学期还承担一些教学任务,讲稿、教案多次获奖。近五年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9项,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科技成果奖3项、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神经内科党支部共产党员孙丽娜主要事迹
孙丽娜,女,主管护师,现任神经内科护士长、神经内科党支部委员。
孙丽娜同志长期以来,始终坚持学习时事,钻研政治理论,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严格执行党的决议,组织观念强,并在工作中加以贯彻和落实。三年来她已介绍四名同志加入党组织,在医护人员中有着很高的威信。
该同志在科室工作中,能正确处理医护、医患、护患关系,为科室营造出和谐的工作氛围。她努力钻研业务,能创造性的开展工作。自担任神经内科护士长以来,在护士中积极开展温馨服务,赢得患者的信任与尊重,使护理工作实现了零纠纷、零投诉。
在护理部开展的“四心、五比、三满意”活动中,神经内科被评为护理满意单元。她在护理队伍中开展“小脑电治疗”培训,不断更新护理查房内容,并在护理部组织的护士长查房竞赛中取得第一名。在她的带领下,神经内科护理工作连续三年被评为全院先进。2004年护理质量全院第三名,2005、2006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院第一名。在护理教学中,她承担护理本科的教学任务,学生满意度达98%,并被评为“优秀教师”。
医务设备党支部共产党员姚连凤主要事迹
姚连凤,女,中共党员,主管护师,现任临床护理教研室教师,兼任辽宁省护理学会消毒供应室分会副主任委员职务。曾多次获得医院、学校、省市护理学会优秀护士、护理技术标兵、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姚连凤同志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多年来她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有较高的政治觉悟。积极参加党组织的各项活动、社会义务活动和扶贫助困活动,不计得失,深受大家的好评。
做为一名护理工作者,她爱岗敬业、技术过硬,在三十几年的工作中,无论在哪个科室和岗位上,无论担任什么职务,她都能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注重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自2004年从事临床护理教学工作以来,姚连凤同志再一次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充分展示了其授课艺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她严格教学管理,认真培训青年教师,严传身教,以身作则,为年轻同志做出了榜样。在此基础上,还承担了9门本科新开课程、6门中专课程。在去年本科评估期间,她经常放弃个人的休息时间,收集资料,积极做好评估前的准备工作,为本科评估的顺利通过做出了贡献。
[学习之窗]
学讲话 理思路 科学发展 构筑和谐
8月11日机关党支部和医务设备党支部全体党员、积极分子利用双休日集中学习了《胡锦涛在中央党校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党委书记何欣、纪委书记刘广和、副院长张君、副院长崔玉凯、党委副书记罗智博、副院长关雪峰、工会主席刘宇新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了本次学习活动。支部书记孟安琪、吕静主持了本次支部学习活动。通过学习,党员们认为胡锦涛总书记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的讲话不但内涵丰富,思想深刻,而且科学的分析了当前我国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全面阐述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深刻回答了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大家在畅谈的同时对共产党员“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有了全新认识。
通过学习更加坚定了广大党员走科学发展观之路的信心,大家深深感受到现在国家正处在快速发展,和谐共建的大好时期,中医药也迎来了良好机遇。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肩负起医院改革的重任。以讲话为动力,创新理念,提高素质。在传承中开拓,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申建全国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创和谐医院而努力! (机关、医疗设备党支部)
[医学知识]
现代输血观念的转变
全血输血到现在有将近200年的历史了。随着我国输血事业的发展,现代输血观念已由全血输血逐渐转变到各种血成分代替全血输血。因此,有必要将新的现代输血观念向临床医生介绍如下:
一、更新全血比较全的旧观念
有人认为,全血含有各种血液成分,凡有输血指征输全血比较好,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全血并非全,它一旦离开血液循环到体外,就开始发生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有人称之为“保存损害”。众所周知,血液到体外必须与抗凝保存液混合才能使血液不凝固,并且能够保存。而这些保存液都是针对红细胞设计的,根本没有考虑在4℃条件下对白细胞、血小板以及不稳定的凝血因子的保存作用。血小板需要22℃±2℃(振荡条件下保存)4℃保存有害,血小板的冰冻保存虽有报告,但费用高,血小板回收率低,难以推广应用。白细胞对临床有治疗价值的主要是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是一种短命细胞,很难保存。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在4℃保存最长不超过8小时,冰冻保存至今仍处于实验研究阶段,有人观察在4℃保存全血中的血小板,12小时后丧失大部分活性。24小时后丧失全部活性。不稳定的凝血Ⅷ在保存一天的全血中活性已丧失50%。由此可见,全血比较“全”的观点并非正确。
二、更新输血对病人有益无害的旧观念
有的人认为,全血内含有血液的各种成分,其中一些成分虽然无明确适应征,但认为给病人输注有益无害,其实这种想法缺乏科学根据,违反对症用药的原则,而且从同种免疫和疾病传播考虑,对受血者本人也是有害无益的。
输血是一种替代疗法,替代疗法只有抑制本身的造血功能,并无刺激造血作用。同种异体输血相当于同种异体移植,即使血型相合也不能完全避免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因输血传播的肝炎和其它疾病更屡见不鲜。因此可见,没有明确的输血指征就轻易给病人输血,并不能保证病人平安,反而给病人带来潜在的危险。
有害反应或并发症可以归纳如下:
1.ABO血型不配合引起的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2.Rh及其他血型系统同种免疫后引起的迟发性或记忆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3.血细胞的HLA系统同种免疫后引起的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粒细胞或血小板输血无效,骨髓移植及其它器官移植的排异反应。
4.中性粒细胞抗原同种免疫后引起的新生儿中性粒细胞减少。
5.血小板输血无效性可以因HLA抗体或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所引起。
6.输血后紫癜或新生儿同种免疫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以因血小板特异性抗PLAL等抗体所引起。
7.免疫功能缺乏或抑制的病人输血或血液成分(FFP及冰冻冷沉淀是例外)后因输入有免疫能力的淋巴移植存活而发生输血后GVAD(死亡率高)。
8.血浆内可溶性抗原或2gE同种免疫后或血浆不明原因引起的输血后荨麻疹反应。
9.血浆内2gA抗原同种免疫产生抗-2gA以后引起的严重输血过敏反应。
三、更新新鲜血比库血好的观念
有人认为,凡是有输血指征,输注新鲜血好,并认为越是新鲜血越好,这也是认识上的一种偏差,新鲜全血的新鲜度难以下定义,目前尚缺乏公认的标准。输血目的不同,新鲜全血的含义也不一样。输血目的是纠正贫血,解决运氧力的不足,可用保存期内任何一天的血。几乎慢性贫血的病人血容量都正常,有输血指征者原则上只有输浓缩红细胞,虽然很多血液病患者伴有全血细胞减少,但也不能成为输全血的理由,而应根据病人的紧迫需要开展成份输血。如果输血目的是为了补充红细胞和白细胞,需要输注保存12小时之内的全血,超过12小时也不新鲜了,如果输血目的是为了补充红细胞和凝血因子,至少要用当天的全血为合适。由此可见,所谓新鲜血只是一种相对的观念。由于在血液保存期间,血液内一些病原体不能存活,如梅毒螺旋体在4℃保存血液中72小时可灭活,疟原虫保存2周可部分灭活。故输保存血比输新鲜血更安全。
随着临床医学和输血医学的最新技术的开发,可以预见将来还会有更多更好的血液成份和血液制品。为了病人的健康和安全,应当遵循现代医学原则,不迟疑地放弃不合时代的旧的输血观念和方法,接受新的输血观念,积极采用输血高新技术和正确使用各种血液成份和血液制品。 (检验科血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