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你的位置: 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正文

小小鬃针,预防近视

发布时间:2008-11-18 浏览次数:

小小鬃针,预防近视

一、“治未病”思想是中医的精髓

中医强调预防比治疗重要,弘扬中医“整体观”和“治未病”等思想。“未病先防”,既中医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所谓“不治已病治未病”。唐代孙思邈指出,医生应当善于“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病之前,不追于既逝之后”、“上医治未病之病,中医治欲病之病,下医治已病之病”、“善养性者,治未病之病”。

二、中医鬃针技术预防青少年近视的原理

近视古称“能近怯远症”,我国明代眼科全书《审视瑶函》中就指出:“能近怯远症是肝经不足肾经病”。祖国医学认为,青少年近视是由于久视耗伤气血,不能上荣于目,目中神光不能发越于远处,故视近清晰,视远模糊。青少年近视常由青少年学习时使用目力不当,劳瞻竭视,或禀赋不足、先天遗传所致。病机多系心阳衰弱,神光不得发越远外;或为肝肾两虚,精血不足,以致神光衰微,光华不能远及;或脾胃弱后天失养,化源不足,气血精液不能上承天目,目失所养,神光发生无源所致。

研究表明,人眼在9~12岁以前的视觉发育敏感期,视觉发育特别容易受环境影响。随着正视化的发展,人眼轴逐渐增长使屈光力增加,角膜变扁平与晶状体变薄使屈光力减小,使屈光力维持相对稳定。过了人视觉发育的敏感期,随着角膜变扁平与晶状体变薄的潜力已近极限,人眼屈光度很难再减小,近视眼是近乎不可逆的。因此,现代生物医学不仅不能治愈近视,甚至难以有效抑制其进展。其主要原因是错过了最佳防治时机。等到视力下降以后再矫治,这时诊疗措施无论如何先进,亦是治已病的“下医”行为了。上医治未病思想对于学生近视预防具有特殊意义。

从近视眼的发病机制看,其治疗应以调整眼球的调节紧张与痉挛状态,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缺血状态为原则。

鬃针治疗的理论基础是脏腑经络学说,它既有针灸疗法的一般特点,又有独到之处,针刺穴位为上下眼睑上的泪小点和泪小管,位于睛明穴附近,属于经外奇穴,具有调节眼部经络、气血的作用,可改善眼球及其周围组织的气血运行,疏通眼底脉络,使调节紧张和痉挛解除;又能通过经络之气的传导作用,使脏腑的精气上输于目,补益气血,视力疲劳恢复,近视状态消失,视力恢复正常。鬃针刺激泪液分泌,进一步加强眼部的营养,也有缓解视力疲劳,提高视力的作用。

现代研究表明上、下泪小点由滑车神经、三叉神经、眼神经支配,用鬃针针刺泪小点和泪小管,可调节支配泪道的神经功能,进而调整和改善眼部的神经、血管、肌肉的功能状态,通过改善眼部血循环,增强眼内调节肌与眼外辐辏肌群的收缩,使眼的调节、辐辏作用更协调,维护眼睛的正常生理功能,使睫状肌调节痉挛解除,对预防近视、减缓视力不良的程度加重有积极的意义。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近视指定为针灸治疗有效的病种之一,据文献统计针灸治疗青少年近视疗效可靠,具有缓解视力疲劳,解除睫状肌调节痉挛,提高视力的作用。针灸治疗的理论基础是经络学说,《灵枢、大惑论》说:“目者五脏六腑之精也。”《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气上走于目而为精。”

三、中医鬃针技术的特点和优势

1、质地柔软,富有弹性

2、方法简单,器械便利

3、价廉

4、无疼痛

5、安全可行

四、我院的实践基础

我院自1998年起应用中医鬃针预防及治疗青少年近视,已达一万余人次,疗效满意。系统观察511例,疗效满意。经治疗治愈328只眼,显效456只眼,有效162只眼,无效16只眼,总有效率98.34%。随访1年,有效率52.76%。

自1998年起采用鬃针治疗青少年假性近视240例,治愈156例,298只眼,占65.35%;显效49例,93只眼,占20.40%;有效27例,51只眼,占11.18%;无效8例,14只眼,占3.07%。总有效率96.93%。

中医鬃针防治青少年近视在我院已经有近10年的历史,经过不断整理规范,目前已形成适应症明确,疗效肯定,患者尤其是青少年易于接受。中医鬃针预防青少年近视的患者已遍布全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还有一些外国患者前来就治。

五、鬃针制备方法:

1、取猪颈上部的猪鬃,针体圆形,质地柔软,富有弹性者,

2、剪成1.5~2.0寸长。

3、取相同重量的盐、碱和醋少许搅拌均匀,配制成脱脂液,放入猪鬃浸泡1小时,再用手搓15分钟,然后凉水洗净阴干,

4、放入75%酒精内浸泡备用。

六、鬃针操作方法:

1、体位:取坐位。

2、充分暴露上、下泪小点。

3、手持鬃针垂直刺入泪小点1.5mm,然后转向水平方向向泪小管进针10mm,轻轻捻转,以局部酸麻为度,

4、留针5分钟,

5、起针后嘱患者闭眼10~1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