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多肌痛多发于老年人,以近端肌群(肩胛带肌,骨盆带肌)和颈肌疼痛和僵硬为主要特征,伴血沉显著增快和非特异性全身症状。本病病因不明。一般为良性过程,且与增龄密切相关,随年龄增长发病渐增多,50岁之前患本病者甚少。女性较男性多2-3倍。有家族聚集发病现象。
(1) 一般症状发病前一般状况良好,可突然起病,晨间醒来出现肩背或全身酸痛、不适、低热、乏力等症;亦可隐袭起病,历时数周或数月,且多伴有体重减轻、食欲减退、压抑、偶有夜间出汗等。
(2) 典型症状颈肌、肩肌及髋部肌肉僵痛,可单侧或双侧,亦可局限于某一肌群。晨僵时间较长,1-2小时才可消失。长时间不活动或休息后在活动时又出现僵硬感。这一症状对风湿性多肌痛的诊断是非常有特征性的。严重者不能起床,上肢抬举受限,下肢不能抬举,不能下蹲,上下楼梯困难等。但这些症状与多发性肌炎不同,活动困难并非真正肌肉无力,而是肌肉酸痛所致。有些病变也可累及肢带肌肌腱附着部,有些也可出现腕肌之间关节疼痛和水肿,甚至出现胸锁、肩、膝或髋关节的一过性滑膜炎。
(3) 关节痛风湿性多肌痛常常合并关节炎症状,可以出现滑膜肿胀,主要表现在肩、腕、膝关节、胸锁关节及髋关节,分布与类风湿关节炎不同,手指小关节是很少见的。
(4) 并发症超过20%的风湿性多肌痛合并有巨细胞动脉炎。
血沉显著增快(>50mm/hr);C-反应蛋白增高,且与病情活动性相一致。
肝酶可轻度升高,但反映横纹肌炎症的血清肌酶多在正常范围内。
肩、膝或髋关节可有少量滑膜腔积液,为非特异性炎症性反应。
老年人有不明原因发热,血沉增快和不能解释的中度贫血,并伴举臂、穿衣、下蹲及起立困难以在排除肿瘤等其他疾病后要考虑风湿性多肌痛。
②颈部、肩胛部及骨盆部肌肉僵痛,至少两处,并伴晨僵,持续四周或以上。
排除其他疾病:如结核等感染性疾病;排除多发性骨髓瘤和淋巴瘤或其他肿瘤;排除其他炎症;并注意同其他风湿性疾病如干燥综合症、系统性血管炎和甲状腺功能低下相区别。
1一般治疗做好解释工作,解除顾虑,遵循医嘱,合理用药,防止病情复燃。进行适当的肢体运动,防止肌肉萎缩。
①非甾体抗炎药 对初发或较轻病例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消炎痛,双氯酚酸等。约10-20%风湿性多肌痛患者单用非甾体抗炎药可以控制症状。但难以防止并发症发生。
②糖皮质激素 一般病例首选泼尼松10-15mg/日 口服。若诊断无误,一周内症状应明显改善而血沉及C-反应蛋白恢复较慢。对病情较重,发热,肌痛,活动明显受限者,可以泼尼松15-30mg/日,随着症状好转,血沉恢复正常,即应开始逐渐减量。维持量泼尼松5-10mg/日,维持时间应持续6-12月。减量过早、过快或停药过早,可导致病情复燃或复发,大多数患者在2年内可停用激素,少数患者需小量维持多年。
必须指出,对老年人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应特别注意防止其毒副反应及并发症(如高血压、糖尿病、白内障、骨质疏松)。及时给以必要的辅助治疗甚为重要。
③免疫抑制剂 对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不能维持疗效或减量困难者、或有禁忌症、或毒副反应严重者,可考虑联合使用甲氨蝶呤7.5-15mg/周。对其他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等亦可使用。
经过适当的治疗,病情可迅速控制、缓解或痊愈;亦可迁延不愈或发发停停;疾病后期也可出现肌肉废用性萎缩或肩囊挛缩等严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