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性瘫痪是由于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及姿势异常。由于脑瘫患儿不只有运动障碍,常常并发语言障碍、智力障碍和感觉障碍等,因而表现出重复障碍像,这种时间上纵的发育延迟和横的多种障碍相交叉,不能按照正常儿童各期患儿进行心理护理,对于临床心理护理造成一定困难。脑瘫患儿在训练过程中往往出现哭闹、不配合、反抗甚至出现攻击性行为,训练依从性差等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干预,患儿往往能主动积极配合训练,保持乐观自信心理,更好地完成综合康复训练计划,提高临床疗效。
1.运动障碍患儿:脑瘫患儿由于肢体不灵活,活动范围受限,因而导致异常的心理状态,其表现如下:自卑感 由于发育落后,运动姿势异常,动作笨拙,学习生活困难比正常儿童多,常需别人扶持与帮助。他们想跑不能跑,想跳不能跳,什么事情也干不了,比起健康儿童来,总是觉得不如人,常常怨天由人,唉声叹气,产生自卑感。恐惧 脑瘫患儿智力和生活能力差,日常生活需要依赖家属的帮助,生活环境较局限,对医院环境及医务人员陌生,产生恐惧心理,拒绝配合治疗和护理。社交障碍 疾病给患儿造成诸多不便,使活动受到限制,或过于被照顾,多以自我为中心生活,不适应社会环境与集体疏远。及社会上对脑瘫患者的歧视和偏见,使患儿感到处处低人一等,不愿与人交往。④依赖性强 由于生活能力差,家长给予包办代替,失去锻炼的机会,从小就习惯于依赖别人的照料,缺乏主动性,长大了自然心安理得地依赖别人。
2.语言障碍的患儿:约有80%的脑瘫患儿有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患儿会在训练中表现出:焦虑:由于语言障碍的患儿于别人沟通能力的下降,当别人不理解患儿的意图是常出现焦虑烦躁的情绪。抑郁:当经过几次想和别人语言共同失败后,表现为拒绝与任何人接触和说话。
3.智力及感觉障碍的患儿:由于智力落后,他们往往被忽视,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甚至人格的尊严受到伤害,常产生挫折感和不安全感。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对外部世界产生本能的长期处于一种对抗性的冷漠、偏执而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
医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技术及一定的心理咨询能力,尊重患儿,表现出高度的同情心。针对患儿及家属的不同心理,做好解释和安慰工作。倾听和理解。热情与患儿交谈,真诚的安慰患儿,了解其心理变化,分析并总结患儿的心理特点。使其在心理上获得安全感、亲切感,从而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使患儿把医务人员作为知心朋友,鼓励患儿配合治疗,战胜疾病。
采取小班训练,因为多个患儿在一个训练室训练哭闹等不良情绪会互相影响,进而影响训练效果。护士在患儿训练的时候陪伴患儿,既增进感情又可以了解患儿的心理特点。其一理解患儿实际能力水平,其二预测患儿的潜在能力。患儿刚入院由于精神焦虑,对医院感到畏惧、陌生。根据患儿不同年龄段、病情轻重、疾病分型,如痉挛型、手足徐动型、运动失调型安排病室或不同能力程度安排病室,为他们创造优良的环境,对紧张、恐惧的患儿,应通过开导、唱儿歌、抚摸、玩具等方式分散其注意力,取得患儿最大程度的配合及主动意识。
成功的经验会提高患儿自信心,失败的经验则会降低患儿的自信心。让患儿获得成功,体验成功,能帮助患儿建立起稳固的自信心,因此,尽量让患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量力而行,不能拔苗助长,以免挫败患儿的自信心。用赏识的目光看待每一个脑瘫患儿,真诚地赞扬和鼓励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在患儿的言行中发现有一点点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表扬,一个微笑,一次爱抚,一句简单的语言:“你真棒,”都会使他们克服自卑心理,燃气自信的勇气。
对于有社交障碍的患儿应鼓励患儿与病友交往,玩玩具、做游戏的过程是交换意见、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和需要的过程。增强孩子的集体意识,让患儿明白在所处的集体中应相互重视、相互支持,团结友爱,密切合作,共同进步。
告知家长在脑瘫患儿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家长的个性、行为、情绪对患儿可能产生的影响,在治疗过程中应与护士密切配合,调整家庭教养方式,改善家庭气氛和环境。对于存在任性、逆反心理的患儿不应采取强迫手段,而应进行心理疏导,但也不能过分溺爱而加重患儿的情绪障碍。对于依赖性强的患儿,不要什么事都替患儿去做,能自己做的尽量让患儿自己去做,发挥患儿主观能动性,激发患儿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