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下地的第一步足跟部疼痛厉害。有的活动几分钟后,疼痛反而消失;当坐下来休息一段时间,再次站立时又会出现疼痛。这种情况有时可以自然消失,有时可以持续数日至数月,给人们的活动带来不便。这种状况就可能是足跟痛,医学上称为“跟痛症”。一般是足跟脂肪纤维垫炎、跖腱膜炎、跟部滑囊炎、跟腱周围炎引起,中老年人多见。
足部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往往不太理想,如果足跟遭受外伤,恢复也较慢。中老年人足部血管壁弹性降低,管径变小,供血将会更差。加之足跖筋膜开始发生退行性改变,组成跖筋膜的纤维组织逐渐失去弹性,会因日常活动而受到意外刺激,如长途步行容易受伤,且难以恢复到原有的结构。一般足底部有致密而发达的皮下脂肪,足跟部皮下脂肪会形成“纤维垫”,这样才能“脚踏实地”而骨质不被磨损,由于老年人足跟部皮下脂肪减少,“纤维垫”也变得很薄,足跟滑囊得不到纤维垫的保护,行走时受到摩擦、外伤、挤压会引起滑囊炎,特别是鞋不合适就更容易引起跟部肿胀压痛。祖国医学认为“肾主骨”,肾健则骨强,肾衰则骨亦衰,中年人肾气渐衰,加之气血亦虚,脉道之血鼓动无力,易于瘀阻于局部而发为足跟痛。
足跟痛一般不必手术治疗,发生足跟痛时应分析病因,尽早就医,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具体措施,如果足跟遭受外伤,恢复也较慢。中老年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对于肾阳不足引起的足跟痛,冬春季可服用金匮肾气丸,夏秋季可内服六味地黄丸,同时外用活血通络药物。对脂肪纤维垫炎引起的足跟痛可局部物理治疗,如红外偏振光照射或蜡疗等,也可针刺承山、太溪、昆仑等穴位。对于跟骨骨刺可用冲击波治疗、针刀治疗、红外偏振光照射、局部封闭治疗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疼痛重者可加服消炎止痛药。肥胖者应减轻体重。中医的推拿治疗首先是缓解疼痛,采用推拿、揉点、叩击足跟部、捏拿跟腱,点按悬钟、足三里、照海、太溪、丰隆等穴位,摇抖、过伸活动踝关节,还可以配合特制的醋膏外敷或应用中药浸泡,并选购舒适的鞋子。
中老年人为了预防足跟痛,应选穿宽松合适的鞋子,鞋内加软垫;长期坚持足部锻炼,增强肌肉和韧带的力量及弹性;注意劳逸结合,不宜过久站立、行走;注意防止外伤,在高低不平的路面或下楼时用力不要过猛,以防足跟着地时受伤;每晚用热水泡脚,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以避免或减缓足跟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