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你的位置: 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正文

《杏林之声》总第一五二期

发布时间:2007-11-02 浏览次数:

总第一五二期

杏林之声

 第 九 期 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33号(邮编 110032) 2007年9月20日

目录

[综合新闻] 

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来我院视察工作 

新建教学病房楼主体工程封顶

我院参加“中医中药中国行”辽宁省启动仪式

我院药剂科举行中药饮片调剂比赛

[党务工作]

东北三省卫生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在沈召开

[行风建设]

我院2007年岗前培训从“心”开始学习之窗 

推进继承创新,发挥特色优势,坚定不移地发展中医药事业——吴仪副总理在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吴仪副总理在全军中医药技术大比武活动总决赛上的讲话

[综合新闻]

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来我院视察工作

9月10日下午,在辽宁省卫生厅厅长姜潮、辽宁省中医管理局局长丛丹江及学校党委书记王明玉、校长马骥、副校长兼附院院长杨关林等同志的陪同下,国家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一行8人来到我院视察工作。

一走进医院门诊,王国强副部长首先来到饮片药局和煎药中心,他亲切的慰问了在场的工作人员,并详细询问了饮片的来源、加工炮制及煎制过程。看到我院为患者设立的真伪中药饮片展台和研发的院内制剂,王国强副部长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王国强副部长一行又视察了康复医学科、小儿脑瘫治疗中心、眼针研究室,并认真了解了耳鼻喉科的“小烙铁”疗法。我院浓郁的中医药特色为部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紧张的行程中,部长还特意抽出时间,看望了国家级名老中医李玉奇、周学文、李德新等专家,并与他们亲切交谈。

随后,部长一行听取了我院院长杨关林对医院综合情况的汇报,并与在场的国家级、省级名中医进行了座谈。

在座谈中,王国强副部长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一行到辽宁参加“中医中药辽宁行”的活动。两天的时间感受到中医药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百姓是相信中医,需要中医的。这是中医发展的重要来源、激情和动力。今天来到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调研,看了药房,走访了几个极具中医药特色的科室,并看望了李玉奇等几位名老专家,刚刚又听了杨关林院长对医院的详尽汇报,都为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很受启发。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是辽宁省中医医院的标杆,如何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对辽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提几点希望:一、希望你们认真学习吴仪副总理的讲话精神,特别是1月11日和8月30日两次重要讲话。这两次讲话,形成了吴仪副总理对中医药发展的思路政策和要求的完整的指导思想。你们做为辽宁省中医院的领头羊,要认真领会讲话精神,其指导意义是十分重要的。吴仪副总理在讲话中指出,对于中医药如何继承、创新,如何以临床实践为中心,发挥特色优势,以及对中医药提出的四个方面要求,都与我们密切相关。二、希望你们发挥出中医药特色、重大疾病以及优势病种研究等方面的优势作用。今天我看到了,你们经过名老专家和几代人的努力,北方脾胃学派、眼针疗法、中医烙法、中医儿科学、中医心血管病治疗等特色专科专病,以及大量的院内制剂,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优势。大家要在此基础上组成老中青的专家与人才梯队,形成科学规范的标准,更好地对病种、临床科研进行总结,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这将为辽宁省乃至全国的中医药发展起到示范作用。注重在实施中医特色优势中,创建名医名院。作为一所医教研相结合的现代化中医院,要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握原则,恪守规范,以中医优势病种为根基,利用好现代化的大型诊查设备,解释中医疗效,不断推出中医的优势治疗方案。什么时候用中医,什么时候用西医,要以病人为本,方便群众、方便患者。你们要充分发挥出名中医院的作用,带动周边地区开展“三进”(进家庭、进社区、进农村)工程,提升中医的影响力。另外,在中药方面,我们要保障中药材质量、保障中药产品质量和制剂质量,创名药。三、希望医院进一步加强科研工作,医教研三位一体,充分发挥示范作用,积极做好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的申建工作。申请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我们要依托辽宁中医药大学,发挥中医临床优势和省级名院的优势,加强临床科研,拓展思路,研发和推广优势病种,从技术、实践、理论、临床疗效以及药物规范化上要成果,使其在全国、全世界都叫得响。临床基地是国家指导下的基地,我们要举全国之力来研究。你们也要汇集全省的力量,充分认识项目的重要性,准确把握优势病种,客观分析其在全国同行业中所处的位置和应达到的水平,积极做好申建工作。四、希望你们以人为本,建立完善的中医保障体系。面对社会需求,要发挥好你们的中医优势和潜力,继续拓展和挖掘冬病夏治的方法,在其他方面也要很好的进行研究和开发,这将对医院的发展、提升地位,扩大中医药的影响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五、希望你们发挥好中医药文化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新大楼建立后,医院要在内涵建设上、服务理念上、服务模式、环境等方面有意识的融入中医药文化,全面体现出中医药传统文化,体现中医大医精诚、以人为本的要求,满足患者到中医院的就医需求,想患者之所想。发挥好医院文化优势。借此机会,你们要多出去看看,在建筑与建设上博采众家中医院之长,找出利弊,推动发展。六、希望加强中医队伍师资建设,适应中医药市场发展的需要,为迎接挑战奠定基础。中医药要通过加强人才培养,增强老百姓的信赖度和满意度。作为大院,你们自身要统一思想,理清思路,自强不息,和谐奋进,不断增强中医防病治病能力,通过努力使老百姓认识中医、感受中医、相信中医。我们还要继续在内涵建设和人才培养上下功夫,应对来自多方面发展建设的压力。你们与大学相临,又是省里重点扶持的医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一定要发挥好优势。王国强副部长最后说:通过考察,我看到了你们的发展和取得的成绩,希望你们发扬成绩,进一步推动辽宁中医药事业的再发展。

会上,王国强副部长还对医院的发展和申建临床研究基地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这充分体现出领导对我院的关心、支持和重视。部长一行令全院职工为之鼓舞和振奋,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发展中医药事业的信心,大家纷纷表示要以“中医中药辽宁行”为契机,认真学习和落实吴仪副总理和王国强副部长关于中医药工作的讲话精神,为创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为中医药事业发展而努力工作。 (院务部)

新建教学病房楼主体工程封顶

8月28日上午,我院隆重举行了新建教学病房楼主体工程封顶仪式。学校党委书记王明玉、校长马骥、副校长季惠斌、副校长兼医院院长杨关林、校办主任陈焕亮、医院班子全体成员、施工方代表及医院中层干部近百人参加了仪式。仪式由医院副院长崔玉凯主持。

副校长兼医院院长杨关林首先在仪式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全院职工与参建方正泰集团共同努力,以高效快速的工期与质量,顺利地实现了主体工程封顶,并喜获“辽宁省优质主体工程奖”。在这里,我谨代表医院领导班子向一直以来奋战在工程建设一线的基建房产处的全体同志和施工的建设者们表示亲切的问候,并致以崇高的敬意。感谢大家为医院的发展建设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在谈到工程建设时,杨院长深情地说:“一年来的工程建设虽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我们并没有畏缩不前,而是迎难而上,这里无不包含着上级领导的支持帮助和全体建设者的辛勤劳动。天道酬勤,天高云淡、清风送爽,今天是个好日子,这预示着下一步工程建设将会更加顺畅,预示着我院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学校党委书记王明玉在讲话中高度评价了工程建设的重大意义。他指出:新建教学病房楼工程是全校发展史上,特别是医院50年发展过程中一项重大工程,它对医院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功在当今,利在今后。它既是学校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所取得的重要成绩,同时也是全体建设者拼搏奉献的成果。为此,我代表学校党委,对关心和支持医院新建教学病房楼建设的各级领导、朋友表示衷心感谢,向在工程建设中付出辛勤劳动的医院干部、员工和施工单位的工人师傅、农民兄弟致以诚挚的问候。

仪式上,工程建设公司和监理公司的代表也表示,要在下阶段的工作中,不负众望,以优质高效的工作,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为工程早日投入使用做出贡献。

工程封顶仪式在隆重、热烈、欢快的乐曲和鞭炮声中结束。

(基建房产处)

我院参加“中医中药中国行”辽宁省启动仪式

9月9日上午,“中医中药中国行”大型科普宣传活动辽宁省启动仪式在沈阳市政府广场隆重举行。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主任王志勇、副主任蒋健,辽宁省副省长滕卫平、辽宁省卫生厅厅长姜潮、副厅长董德刚,沈阳市副市长王玲等领导及各医院代表、群众近千人参加了仪式。 

“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等十七个部门共同主办的。辽宁是“中医中药中国行”继北京、厦门、河北、山西之后的第五站。本次活动以传承中医国粹、传播优秀文化、共享健康和谐为主题,通过在辽宁全省范围内举办大规模的中医药科普宣传活动,集中展示中医药悠久的历史、科学的理论、独特的方法、良好的疗效,让社会了解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了解中医药在维护人民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使广大民众了解中医、认识中医、感受中医,让中医药惠及千家万户,为大众健康服务。活动目的是面向基层、服务农村、惠及百姓。

包括我院在内的十九家中医医疗机构的一百多名中医专家在活动现场为群众进行了义诊。本次义诊我院共派出专家三十余名,接待义诊群众近千人。另外,我院还专门排演了富有中医药传统特色的文艺节目,为启动仪式送上了一道文化大餐。精彩的演出博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院务部)

我院药剂科举行中药饮片调剂比赛

继今年5月医院举行的中药饮片识别状元赛后,为了认真落实医院领导一直大力倡导的爱岗敬业的精神,提高中药饮片调剂工作的质量,满足临床中药饮片治疗需求,药剂科领导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和充分准备,于2007年8月15日下午,在门诊中药饮片药房举行了我院首次年度中药饮片调剂比赛。

依据国家有关部门的相关管理规定要求,饮片调剂比赛主要考核中药饮片调剂人员在调配处方过程中的审方过程、调剂总量误差、调剂分剂量误差和调剂速度。

竞赛内容包括:协定处方、普通处方的现场调剂。

经过近2个小时激烈角逐,最后江萍、李黎丽以182.5分获得总分并列第一名,王平、李威分获第二、三名。另经赛会工作组审核、统计,协定方组张月斌调剂总量误差为±0%;普通汤药处方组关开、陈林林调剂总量误差为±0%;协定方和普通汤药处方分剂量组江萍调剂误差均为±1%以内(国家有关部门的相关规定为汤药处方分剂量调剂误差为±5%以内)。这些比赛成绩充分体现了中药饮片调剂人员高尚的职业素养和高超的职业技能! (药剂科)

[党务工作]

东北三省卫生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在沈召开

8月28日,东北三省卫生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在沈召开。三省共60家医疗单位和部门的96名党务工作者参加了本次会议。会上,包括我院、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在内的6家医疗单位分别代表所在省份进行了大会交流。我院党委书记何欣在会上的发言题目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加强党建工作,努力构建和谐医院》。

(院务部)

[行风建设]

我院2007年岗前培训从“心” 开始

为深入贯彻省、市卫生主管部门关于2007年卫生行业作风建设的工作部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规范医护人员的医疗服务行为,树立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文明行医、礼貌待患的行业风尚,我院每年都结合中心工作、职业和岗位特点,定期、定向的对各类人员进行专题培训。8月7日下午,一堂题为《优质服务与关键时刻的关系》的培训课为我院2007年留院人员岗前培训拉开了序幕。另外,医务部、护理部、党办文明办及宣传办等部门的专题培训也将在近期开始。

课上,来自西安杨森公司的主讲老师分别从优质服务与关键时刻的关系、团队精神两个方面进行了生动而详实的阐述。台上台下的互动,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大家对如何服务患者、为患者服好务以及服务技巧有了准确的定位和把握,领会出优质服务不但是医院生存与发展的必然,更与自身的发展息息相关。通过培训,大家都牢牢记住了这样一个理念:患者可能不是因我而来,但绝对不要因我而走。

党委书记何欣、党办文明办、人事处、门诊部及医疗医辅窗口部门的负责人也参加了本次培训。 (院务部)

[学习之窗]

编者话:

吴仪副总理1月11日在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做了《推进继承创新、发挥特色优势,坚定不移地发展中医药事业》重要讲话;8月30日在全军中医药技术大比武活动总决赛 上亦发表讲话,强调要坚定不移地大力支持和发展中医药事业。吴仪副总理的两次重要讲话,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下一步如何做好中医药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为此,现将吴仪副总理两次讲话刊登在《杏林之声》上,希望全院教职员工认真学习和落实吴仪副总理讲话精神,坚定不移地发展中医药事业,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脚踏实地做好各项工作,为推进医院发展,成功申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而不懈努力!

推进继承创新,发挥特色优势,坚定不移地发展中医药事业

—— 吴仪副总理在全国中医药 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我是主动来参加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的。2004年,我也参加了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就中医药的地位、作用和发展讲了一些意见。这次来主要有两点考虑:一是当前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比较突出,中医药对于缓解这个问题是大有可为的;二是我注意到近一段时间以来,个别针对中医药的极端言论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我来参加这次会议,就是要表明坚定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态度,并借此机会再次与大家交流对中医药的看法。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坚定不移地发展中医药事业 

近年来,中医药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同时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从行业内部到社会有关方面都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归结起来就是对中医药事业怎么看和怎么干的问题。我以为,应该用历史的眼光、现代的思维,以更宽的视野、从更深的层次看待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第一,中医药的地位、作用及其科学性不容置疑。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创造的医学科学,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几千年来生生不息、绵延不断,展示着强大的生命力,至今仍然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我国卫生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的历史地位、现实作用和科学价值是客观存在并经过实践检验和证明的。同时,中医药有着广泛、深厚的群众和社会基础。因此,无论是从医学的角度,还是从文化的角度,都必须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

第二,中医药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我国是有着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是穷国办大卫生,要逐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就必须充分开发利用中医药资源,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龄群体的扩大、健康观念的变化,人们对中医药又有了新的认识,从国内到国外,多层次、多形式的需求势必持续增长,中医药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三,中医药最具原始创新潜力。绝大多数中医药理论、诊疗技术和方药都是中华民族独创的,是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资源,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具有独特的作用。把中医药所具有的创新潜力发挥出来,不但会有力地推动中医药自身发展,更好地造福于我国人民,而且将为世界科技和医学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并造福于世界人民。

第四,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丰富和发展。目前,中医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快速发展,我国已与70多个国家签订了含有中医药内容的协议,对外办医、办学和科技合作日益增多,中药进出口贸易持续增长。同时,国际上对中医药的认识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开展中医药研究和人才培养、开办中医诊所和医院、开发和生产中药的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接受中医药服务的人群不断扩大,中医药发展的国际环境进一步改善。虽然中医药走向世界使我们面临新的竞争和挑战,但更应该看到,这是中医药理论和实践在世界范围内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第五,中医药已进入加速发展的轨道。非典防治工作取得重大胜利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更加重视卫生事业的发展,更加重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特别是在“十五”后两年和“十一五”规划中,国家持续加大对中医药的支持力度,将其纳入科技发展的优先领域,实施并确定了一批重大项目;许多地方和有关部门更加重视中医药工作,制定并实施了扶持政策和措施;中医药行业的工作思路和目标进一步清晰,工作重点进一步明确,发展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一些重大项目的实施效果正逐步显现。这些都为中医药的发展积蓄了能量,注入了活力,为其加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我们不要为中医药事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而感到困惑,不要为一些议论所干扰,更不要妄自菲薄。要抓住有利时机,坚定不移地发展中医药事业。

二、推进中医药的继承与创新 

近20多年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现代医学快速发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深化,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在要不要发展、能不能发展以及怎样发展等方面,引发了一些议论。我看其中的实质就是如何认识和处理中医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以及如何实现继承与创新。应该说,近年来中医药继承与创新总体上是好的,有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继承还不够、创新也不足的问题。对此,我们不能等闲视之。

客观地讲,由于中医药文化背景和学科特点,当今的中医药继承与创新更加艰巨和复杂,对这一点我们应当有足够的认识。但我们更要正视思想上、工作上存在的不足。在思想认识上,一些同志自觉不自觉地把继承与创新对立起来,片面地强调继承或者片面地强调创新。在实际工作中,对于通过继承与创新来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以及中西医结合工作的途径还不十分清晰,有的还停留在概念上,因而在确定目标、选择项目、设计技术路线等方面有时还把握不准,影响了继承与创新。在管理政策和措施上,对中医药的继承与创新的有效支持和引导不够,考虑中医药的特殊性不够,简单沿用西医西药的做法,这既不利于继承,也难以鼓励创新。

那么,如何有效推进中医药的继承与创新呢?我以为,必须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创新是继承基础上的突破和超越,继承与创新是辩证的统一,这一点是明确的。现在的关键是要自觉地把两者的关系处理好,不要把两者对立起来,不能一讲到中医药的继承,就什么都不能动,一概排斥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也不能一讲到创新,就什么都可以丢,完全舍弃中医药的科学内涵和学术本质。在继承与创新中,必须充分遵循中医药的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绝不排斥现代科学技术,而要借助现代科学技术为我所用,为我服务。在工作部署中,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就要在文献整理、科研立项、人才培养、专科建设、中药研发等方面统筹兼顾,不能有所偏废。在管理层面上,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一方面,要抓紧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医药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的规范和管理办法等;另一方面,不能因为中医药的有些标准、规范尚未建立或还不完善,就不顾中医药的自身特点,简单套用西医西药的办法。当然,还要在中西医结合中推进继承与创新,在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中推进继承与创新。

第二,必须坚持以临床实践为核心。中医药是一门源于临床实践的科学,其理论和诊疗技术都是从临床实践中总结形成并不断发展提高的,中药新药往往都是在临床处方、院内制剂的基础上提升研制的,这是中医药的一个特殊规律。因此,临床实践对于中医药的继承与创新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这个问题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中药研发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与临床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如果这样发展下去,势必导致继承与创新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方向、失去目标。我们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要按照中医药的特殊规律,通过临床实践筛选出有利于重大疾病的防治、独特诊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优秀临床人才的成长、具有良好疗效中药的研制等方面的课题,坚持医、产、学、研紧密结合,联合攻关,实现突破,推进继承与创新,形成一批新技术和新方法,培养一批人才,开发一批新药,切实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

第三,必须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特色优势是中医药服务能力最直接的体现,应当努力保持、充分发挥。我们在继承与创新的过程中,必须把有限的资源整合起来,突出重点,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既要把中医药已有的特色优势继承下来、发扬光大,还要顺应现代科技发展潮流,争取形成新的特色优势。在中医理论方面,整体观、辨证论治等科学思维,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在继承与创新中必须牢牢把握。在诊疗技术方面,对行之有效的独特诊疗技术方法,要认真挖掘整理,大力推广应用。在疾病防治方面,对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和疑难病以及预防保健等方面的优势领域,要进一步做强做大。在中药研制方面,要注重从确有疗效的院内制剂中开发中药新药,注重对名优中成药的二次开发,注重中药传统炮制技术的挖掘和传承。同时,针对重大疾病防治和现代医学少有办法的领域,加强研究和探索,形成新的特色优势。最为重要的是,在继承与创新中,要把中医药特色优势用标准、规范的形式固定下来,在这个基础上推广开去。

在这里,我特别提请大家思考和研究一个问题。中医学中有一个理念:“上工治未病”。我理解就是重视预防和保健,也就是防患于未然。如果预防工作做得好,身体强壮,抵抗力增强了,不生病或少生病不是更好吗?我以为,随着疾病谱的改变,医学模式由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和环境相结合模式的转变,以及现代医学的理念由治愈疾病向预防疾病和提高健康水平方向做出调整,“治未病”的重要性将会进一步凸显出来。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此外,在中医药的继承与创新中,还要注重知识产权保护。中医药是我国为数不多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领域。要切实增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充分利用现行制度并发挥其激励作用。同时,要研究建立适应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需要的专门制度,加强对中医药创新“源头”的保护,在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切实防止中医药知识产权被不合理占用。

三、大力扶持中医药事业的加速发展 

中医药事业发展涉及方方面面,除中医药局外,还有其他多个部门。在这种体制下,一方面,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把涉及中医药的工作做好;另一方面,要强化部门之间的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近些年来,各有关部门在保护和扶持中医药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比如,国家有关规划中加大了扶持中医药发展的力度,中央财政增加了对中医药的投入,城市社区卫生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中注重发挥中医药的作用,等等。各有关部门要再接再厉,充分考虑中医药特点,采取更加务实的措施,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把中央提出的“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

在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建设方面,要以“名院、名科、名医”为骨干结点,改善基础设施和医疗条件,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和可及性。要坚持“巩固、充实、提高”的原则,建设好各级中医医疗机构。有关部门要认真组织落实好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重点中医医院和县级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各地在组织实施重点项目的同时,也要根据实际,做出本地区中医医院建设发展规划和安排。在乡镇卫生院的改建中要按照有关标准建设好中医科、中药房。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按照有关标准配备好中医药服务设施和人员。同时,要组织实施好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项目。

在中药产业化方面,要以“名厂、名店、名药”为骨干结点,不断提升和壮大中药产业。要建设一批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大力扶持中药知名企业和名优中药品牌,完善中药品种保护制度和中药新药审批管理制度;切实改进对医疗机构的中药制剂的管理,鼓励和支持医疗机构对中药制剂的使用和发展;抓紧组织制订民族药品监管措施,扶持民族医药的发展。要加强对中药材专业市场和中药生产流通的管理,打击假劣药品,保障人民健康。认真组织实施好中药资源普查。

在中医药科研和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要进一步加强政策扶持力度。积极推进有关中医药发展纲要的组织实施,组织落实好一批中医药重大和重点项目。做好中医药标准规范的制订工作;制订中医药教育发展纲要及中医药专业设置、临床基地、人才培养等标准,加快中医药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要研究完善师承人员专业学位政策和执业医师资格、专业技术职务等政策,修订完善中医药人员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标准,对临床专业技术人员要着重体现中医药临床技能和业务水平。要制订中医药技能型人员职业标准,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在中医药国际化方面,要加强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制定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的政策措施,促进中医药服务更多地进入国际市场,在对外援助、政府合作项目中安排一定的中医药项目,并积极支持中药产品出口。在国际卫生合作项目中也要增加中医药项目。同时,要积极研究制订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试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及社区卫生服务中,有关部门要制定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政策措施,增加纳入报销范围的中医诊疗项目和中药品种,降低中医药报销起付线,提高中医药报销比例。在研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要充分考虑中医药的自身特点,注重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鼓励和扶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要抓紧《中医药法》研究起草工作,加强中医药执法监督,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和发布虚假违法中医药广告的行为,加大中医药科普知识宣传力度。

四、努力担负起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历史重任 

当前,中医药事业已经进入了加速发展的轨道,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都很关注,国际上也很关注,做好中医药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支持,要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努力形成有利于中医药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继续关心、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把对中医药事业的支持落实到具体措施上,落实到解决实际问题上。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中医药管理体制,加强中医药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为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发展中医药事业负有重要责任,要切实加强领导,坚持贯彻落实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对中医药事业在感情上要热爱,在思想上要重视,在工作上要加强。

发展中医药事业离不开各方面的支持,但归根结底要靠中医药行业自身的努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凝结着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辛勤劳动,蕴含着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无私奉献,对他们的工作要充分肯定,对他们的劳动要充分尊重。为更好地担负起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历史重任,中医药行业还需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身素质。在这里,我提出三点希望:

一是要继续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良好的精神状态是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在目前中医药事业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的情况下,保持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对于我们正确把握形势,正视和克服困难,推动各项工作,是至关紧要的。要切实增强信心,发奋进取,有所作为,立志干出一番事业。

二是要大力发扬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克服浮躁情绪,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切忌坐而论道、急功近利。对已经确定的工作任务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要紧抓不放,锲而不舍,确保完成,抓出实效。要形成一套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把中央的部署与工作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认真落到实处,力戒形式主义、走过场。

三是要进一步营造内部团结、外部和谐的发展氛围。中医药队伍自身要加强团结,所有成员都要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增强行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要善于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加强与各有关方面、有关部门、新闻媒体、广大群众的联系和沟通,努力形成一个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和谐氛围。

具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医药事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充满着无限生机与活力。继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同心同德、励精图治,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共同开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崭新局面和美好明天。

吴仪副总理在全军医药技术大比武活动总决赛上的讲话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仪8月30日在全军中医药技术大比武活动总决赛上强调,中医药事业正在进入新的发展机遇期,要坚定不移地大力扶持和发展中医药。

吴仪指出,中医药历来是军队卫生工作乃至我们全部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

近年来,军队中医药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学科人才建设,注重增强未来作战医疗保障能力,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中医药越来越受到全军官兵的普遍欢迎。这次全军中医药技术大比武,不仅对提高军队中医药技术和研究水平、提高军队卫生保障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也为国家和地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吴仪副总理强调,中医药学是我国人民在长期劳动、实践和与疾病斗争中创造的医学科学,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文明的结晶。几千年来,中医药作为抵御疾病、维护健康的主要手段,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的老百姓对中医药感情深厚、高度信赖,人民群众需要中医药。中医药发展前景广阔,中医在和西医共同完成防治疾病、维护人类健康的重要使命中大有可为。

吴仪强调,大力扶持和发展中医药,一要更加注重中医药的继承与创新,在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同时,积极吸收西医药和其他民族医药的发展成果,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加强科学研究,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二要不断增强中医药服务能力,继续完善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和保健服务体系,大力实施“名医、名科、名院”和“名厂、名店、名药”战略,更好地惠及广大百姓。三要切实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努力营造有利于中医药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四要继续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支持力度,为增加中医药投入提供制度保障;加大中医药知识的宣传普及,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中医药发展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