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你的位置: 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正文

《杏林之声》总第一六三期

发布时间:2008-05-24 浏览次数:

杏林之声

增 刊(骨外系统)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33号(邮编110032) 2008年4月28日

目 录

编者话

[临床一线]

生与死

巨大肿物长在胸腔压迫心肺60余年

平凡中的感动——记肛肠科成功治疗一位肛瘘伴严重智障患者

[特色疗法]

整体治疗五联法治疗腰椎退行性疾患

中西医结合治疗子痈

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

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

孕妇急性阑尾炎手术

[疾病专题]

痛风性关节炎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

尿石症

高血压脑出血的防治

阑尾炎一定要手术吗

[学术交流]

为什么腰椎间盘突出症“开窗手术”最为推崇

股骨头坏死

下肢静脉曲张演变成溃疡的现代治疗

早期康复治疗在心脏手术后的应用

小儿疝气治疗

宫颈病变的筛查方法

[健康讲堂]

电脑与颈椎病

足跟痛

慢性前列腺炎

精液中带血是怎么回事

精神刺激引发“阑尾炎”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预防

如何预防产后忧郁症的发生

[疾病护理 ]

糖尿病患者的日常足部护理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护理

[健康动态]

脊柱健康学校

编者话

在充满希望和憧憬的时代面前,在我院各项事业以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扶摇万里,搏击天际之时,在人们越来越多地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并希望能未病先防之时,我们有了创建这本增刊的想法。带着这些期冀和理想,我们的《杏林之声》增刊面世了!作为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我院医疗技术手段的内部刊物,它满载着我们对医疗事业的一片挚爱之情,记录着医院每一个前进的步伐,憧憬着为您带来或多或少的医学知识,希望它能丰富医院文化,开阔大家的视野,增进各医疗科室之间的了解,并为广大患者提供丰富的医学知识。希望这本带着我们美好愿望的刊物能给您带来帮助,把健康送给大家。

我们知道这本刊物的发行工作,不能单靠热情与口号,还需要最广泛的支持与帮助,还需要不停的工作与辛勤的努力。在这里非常感谢在百忙之中给予我们支持与厚爱的医院领导和各科室肩负着医疗与宣传重任的主任及通讯员,因为有你们的大力支持与帮助,有你们充满关爱的眼神和有力的臂膀,才有了我们今天的成果,希望我们一路同行。

本期通讯员名单:

吴春芳(血管外科) 鹿英强(泌尿外科) 郑 凯(心胸外科)

李 宁(脑外科) 朴明姬(普外科) 姚啸生(骨一科)

金 军(骨二科) 张国华(妇产科) 张 威(肛肠科)

[临床一线]

生与

与那些用于舍身救助溺水者或奋战在抗洪抢险第一线的英雄相比,他们可能算不上英雄。但在病人生与死的瞬间做出明确诊断并制定实施正确的抢救,暴露于放射线直接照射下4—5个小时,通过介入手术将濒死的病人成功治愈,他们绝对可以被称为英雄。

4月5日清晨,脑外科刘荣辉主任刚刚为一名重度颅脑损伤、矢状窦破裂大出血的病人做完手术,正在休息。下午5点多突然接到电话,本院的一位同事突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已经陷入深昏迷,正由急诊室送往住院部途中。刘主任闻讯立即赶回医院,组织护士准备抢救器材及急诊手术准备。病人送入脑外科,刚进入电梯口,就发现病人呼吸已经停止,双眼球固定,双瞳孔散大,深浅反射完全消失。脑外科医护人员随即在电梯口迅速给与心肺脑复苏抢救治疗,并联系麻醉科行气管插管及上呼吸机。经过6个小时全力抢救,病人的生命体征恢复平静,意识朦胧,呼之睁眼,双眼球固定,双瞳孔等大D=2.5mm,光反射迟钝,颈强(+),四肢肌力Ⅲ/Ⅳ级,疼痛刺激可定位。病人病情平稳后,于4月6日和导管室联系后为病人行DSA全脑血管造影。在DSA全脑血管造影下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椎基底动脉顶端有一巨大动脉瘤,瘤体已破裂。当日,在DSA下经过4个多小时的介入手术治疗,于病人的动脉瘤内放入了5个弹簧圈。病人术后第二日神志、生命体征及肢体运动均恢复正常。

颅内动脉瘤的发病率为3/10万,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高,被称为“人体内不定时的炸弹”,唯有准确诊断,早期治疗方能达到治愈的效果。基底动脉瘤有开颅动脉瘤夹闭及介入弹簧圈栓塞两种手术方式。开颅手术的死亡率高,预后差,而全脑血管造影+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是目前最新的治疗方法,是一项科技含量较高的新技术,它除了对设备、材料要求很高以外,对医生的技术要求也非常高,医生必须具备丰富的手术经验和非常精湛、高超的介入技巧。05、06年脑外科已经为多位患者成功进行了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手术治疗。

脑外科以无畏的攻关精神,高超的医疗技术,高尚的医德医风,胜似亲人的关爱,将我们自己的姐妹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病人经过两周的治疗,终于康复了,面对从死神手中将她抢救回来的刘主任,她激动得眼含热泪“多亏了刘主任,是他把我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这次抢救的成功,充分展示了脑外科医疗技术及应急抢救能力,反映了我院脑外科紧跟学术动态、勇于探索的精神。急诊室、麻醉科、导管室反应迅速、配合默契,更体现了医院整体医疗水平正在向高精尖的目标迈进。 (脑外科)

巨大肿物长在胸腔压迫心肺60余年

李某是辽宁省盖县的一位朴实厚道的农民,60多年来一直被一种疾病所折磨着。在他的右胸壁上长着一个巨大的肿物,并不断的向胸腔嵌入生长。随着肿物的不断增大逐渐压迫肺组织,使老人出现了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及行动困难、甚至出现了短暂晕厥的症状。疾病的痛苦使其丧失了继续生存的希望。

经人介绍,老人来到了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这家医院能治好我的病吗?”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老人走进了医院病房的大门,随即被一股暖流所包围,心胸外科于克东主任亲自为他进行查体并组织会诊,经过检查,老人被确诊为——“右胸壁及胸腔内肿物”,肿物十分巨大,而且绝大部分长在右侧胸腔内。于主任立即意识到老人病情的复杂和严重性,多次与心胸外科全体医护人员和麻醉科的何广杰主任讨论病情,并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和术后护理方案。终于,手术在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开始了。

“电凝——止血钳——注意其下方的血管——”,手术台上不时的传来于主任指挥操作的声音。

经过2个多小时的努力,一个25*15*10cm的巨大肿物被取了出来,于主任终于露出了胜利的笑容,全体手术人员也欣慰的长舒了一口气。巨大的肿物在胸腔里压迫肺和心脏,使呼吸及循环功能不稳定,导致了老人出现了短暂晕厥的症状,随着肿物的成功切除,晕厥将彻底消失,老人又可正常生活了,是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给了老人第二次生命! (心胸外科)

平凡中的感动——记肛肠科成功治疗一位肛瘘伴严重智障患者

她是一个智障的女患者,病房时而传来她的哭声,时而传来她的歌声。现在的她无忧无虑,然而就在两周前身体的疾患还折磨着她和她的家人。

两年前,她患上了肛瘘。在肛门周围有一个瘘道,肛内的分泌物和稀便经常由这个瘘道流到肛门周围,污染衣裤,瘘道不通畅时就会反复感染,使她疼痛而哭闹不安。她的年龄虽已接近四十,可是智商却只有几岁小孩的水平,生活不能自理,又不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她的家人又心疼又无奈,只能每天给她更换内裤。可是这样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于是她的家人领着她走遍沈阳的各大医院,但因为她是一个智障患者,不能很好的配合手术和换药,而遭到拒绝。辗转数月,经过多方打听,听说辽宁中医肛肠科主任刘希家教授医术高明,医德高尚,于是抱着一线希望,他们再次踏上了求医之路。

刘希家主任热情接待了这一不寻常的患者,经过细心的检查,肛瘘的诊断明确,而且已经有手术指征了,刘主任让她的家人放心一定会治好她的病。入院后,对于普通患者看似平常的每一个环节,对她来说都是那么的艰难。手术的难度可想而知,由于她的不配合,手术只能在局麻下进行,四名医生分别按住她的双手双脚,才能帮助她摆好体位。刘主任凭借着高超的医术,在患者的哭喊声中,仅用了短短十五分钟就结束了手术。所有人的心落了地,可是下一个问题又出现了,那就是术后换药,由于她不能理解医生说的话,换药的姿势始终不正确,没办法每次换药时肛肠科的医生为了配合她只能蹲着给她换了,可是没有一位医生埋怨过。

在她住院期间,所有肛肠科的医护人员没有因为她是智障患者而嫌弃她,反而对她更加关心、照顾。渐渐的病房里,她的哭声少了,笑声多了。经过两周治疗,她已经痊愈出院了。她的父母眼含热泪,向肛肠科医护人员表达了他们深深的谢意。 (肛肠科)

[ 特色疗法]

整体治疗五联法治疗腰椎退行性疾患

整体治疗五联法是我院骨一科针对以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代表的腰椎退行性疾患而采取的一套综合治疗方案。该方案是根据中、西医理论,整合国内外多种非手术治疗方法,结合我院多年的治疗经验,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和治疗阶段而制定的。具有标本兼治,防治结合,医患合作,因人、因地、因时制宜的特点。临床应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千余例,治愈率达95%以上。

[治疗原理]

1. 减缓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进展;

2. 消除腰椎间盘等组织对神经根的刺激,缓解神经根因刺激带来的腿痛、麻木等临床表现和促进受损神经根功能的恢复;

3. 减轻或消除退变的椎间盘对窦椎神经的刺激或带来的腰痛等临床表现;

4. 预防、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变带来的并发症和减缓或阻止并发症的进展。

[适应证]

1. 腰椎间盘突出症;

2. 腰椎管狭窄症;

3. 退行性腰椎间盘疾病;

4. 退行性脊柱侧弯;

5. 退行性腰椎滑脱;

6. 退行性腰椎不稳;

7. 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脊柱退行性疾患手术治疗后康复期。

[禁忌证]

1. 腰椎间盘突出症,多次反复发作,经3月以上系统非手术治疗无效者;

2. 腰椎间盘退行性疾患,经系统非手术治疗,腰痛不缓解者;

3.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退行性脊柱侧弯、腰椎滑脱、不稳出现明显神经损害临床表现者或二便功能障碍者。

[操作规范]

根据患者的病情,分为疼痛缓解期、功能恢复期和保健康复期,分期进行治疗。疼痛缓解期(3~7天)和功能恢复期(14~21天)患者住院治疗,保健康复期患者回家休养。具体治疗方法包括:

1、腰椎牵引:做为疼痛缓解期和功能恢复期的主要治疗方法,采用微电脑多功能腰椎治疗仪治疗。

2、中药透皮吸收和中药熏蒸:中药透皮吸收以我院传统制剂止痛散为透皮药物,以电磁波治疗仪为促透设备,促进药物有效成分透皮吸收。中药熏蒸以我院传统制剂熏洗煎剂为熏蒸药物,采用电脑中药熏蒸多功能治疗机治疗。

3、中药内服:根据中医理论,将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腰椎退行性疾患主要分为血瘀型、肝肾亏虚型、寒湿型和湿热型,分别采用我院传统验方新身痛逐瘀汤、颈腰痛煎剂、羌活胜湿汤、蠲痹汤等中药汤剂内服。

4、镇痛剂、脱水剂、肌肉松弛剂和神经营养药物的使用: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用相应的中西药物进行治疗。

5、基础治疗:包括卧床休息、佩戴腰围、健康教育、腰背肌锻炼等基础治疗内容,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指导。 (骨一科)

中西医结合治疗子痈

子痈是指睾丸及附睾的化脓性疾病。 中医称睾丸和附睾为肾子,故以名之。临证中分急性子痈与慢性子痈,以睾丸或附睾肿胀疼痛为特点。相当于西医的急慢性附睾炎或睾丸炎。

中医认为急性子痈主要病机是湿热下注:外感六淫或过食辛辣炙煿,湿热内生,或房事不洁,外染湿热秽毒,或跌仆闪挫,肾子受损,经络阻隔,气血凝滞,郁久化热,发为本病。慢性子痈主要病机是气滞痰凝:郁怒伤肝,情志不畅,肝郁气结,经脉不利,血瘀痰凝,发于肾子,则为慢性子痈。

该病以附睾或睾丸肿痛为特点,化脓后阴囊红肿,疼痛剧烈,不难诊断,若治疗不及时可导致不育,应引起高度重视,我院泌尿外科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以抗生素静点配合中药汤剂口服,以及中药外敷三方面联合治疗,有效缩短病程,提高治疗率,大大的减少了疗后并发症的发生。 (泌尿外科)

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多发于青年男性,是自身免疫性血管炎,病变部位主要在末梢中小动脉。中老年人如有腿脚乏力、发凉、麻木、行走时小腿疼痛、足趾苍白或青肿,并出逐渐现肌肉萎缩,严重时足趾溃烂坏疽,则不是脉管炎而是动脉硬化闭塞症。虽然两者症状相似,但其病因和治疗却截然不同,如果误诊误治,很易造成严重后果。肢体动脉硬化多发生在下肢大众血管,是全身动脉硬化病变在腿上的局部表现。这种病可能与老年人常患的腰椎骨质增生、椎管变窄和间盘突出引起的神经根刺激症同时存在,早期又常为“风湿痹症”所掩盖,因此有时很难鉴别。近年来随着心脑血管硬化性疾病增加,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在我国1.3亿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中,患此病者已逾2000万。他们当中如同时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则致死致残率很高。

动脉硬化闭塞症早期是动脉内膜的粥样硬化。在此基础上如腿脚受到冷热刺激、外伤或高血压强力血流冲击,均能造成血管内皮损伤,导致血管内斑块形成,并终致血管狭窄闭塞。因此避免上述不良因素对预防本病很重要。

本病治疗的关键是在不同的时期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早期患者如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应同时治疗;高血脂患者应坚持降脂治疗。症状明显者应补充外源性血管活性药物(入前列腺素,胰激肽释放酶)和多种维生素。中医辨证应以益气活血、软坚化瘀,兼治肾虚血瘀。

中期患者血管管腔比以前狭窄,出现肢体供血减少征象,如足趾发凉、苍白、皮肤变薄,行走时小腿乏力疼痛,迫使患者不得不停下休息,这就是所谓的间歇性跛行痛。此期如果应用“三抗”(抗内膜增生、抗血管痉挛、抗血栓形成)的中西药物,还能延续病情的发展。

晚期患者血管腔呈多发性节段性狭窄,肢体出现缺血危象,皮肤瘀血青肿并逐渐坏死。此期单靠药物治疗作用不大,在坏死前期部分病人可进行架桥手术。一些短段血管狭窄病人可进行介入手术,即导管扩张后放置支架或超声消融进行保肢治疗。

本病在治疗过程中,除终生戒烟,调理饮食,防寒保暖,适当锻炼外,对腿脚局部护理尚有三忌。

一忌局部热疗 病痛在腿脚,病变却在其上方,这是缺血疾病的特点。如误按风湿痹症给予热疗,如频谱、电热、烘烤、烫脚等不恰当治疗,可导致局部缺血加重而坏疽。

二忌足趾感染 足部干裂、足癣、甲癣、甲沟炎以及局部针刺、拔甲、刮痧等均能引起足趾的感染而久治难愈。有肢体缺血的病人,常因此形成溃疡和坏死,造成保肢治疗的困难。

三忌外压损伤 足趾轧伤踩伤或穿鞋大小不合适,均可影响足部血液循环,有时足趾被磨破。特别是老年人多有静脉功能不全,静脉回流不畅,常是晨起时腿脚轻松,下午或晚上感觉腿脚肿胀。因此为了足部保健,老年人选择以宽大一些的鞋子为宜。 (血管外科)

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冠心

患者,男性,60岁,因胸闷、气短2年,既往心绞痛多次频繁发作,且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入院时体格检查:Bp 180/110mmHg,心肺听诊无异常,双侧桡动脉搏动正常,行Allen试验,提示双侧尺动脉供血良好,双侧下肢浅静脉曲张,小腿皮肤颜色紫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左主干狭窄75%,右冠狭窄70%。病人在全麻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在常规开胸取左侧乳内动脉的同时,取双侧桡动脉,术中见升主动脉广泛钙化,上侧壁钳钙化瘢块脱落风险较大,故行左乳内动脉----前降支吻合,左乳内动脉----桡动脉----右冠状动脉吻合,左乳内动脉----桡动脉----回旋支吻合,术后病人心绞痛症状消失,术后1周痊愈出院。

冠心病现已成为我国常见、多发病,冠状动脉搭桥术是目前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搭桥的取材多年来以乳内动脉和大隐静脉为主,然而,由于诸多原因限制(譬如本例患者患双下肢浅静脉炎),大隐静脉不宜适合作为移植材料,且大隐静脉远期通畅率较低,故可采用桡动脉+乳内动脉移植。桡动脉很少受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影响,直径同大多数重要冠状动脉直径相近,而且长度充足,正常情况下能达到绝大多数冠状动脉的远端。桡动脉近年来有逐步取代大隐静脉的趋势。非体外循环下实施冠状动脉搭桥术,手术创伤较小,并且可以避免了体外循环的并发症及缺血再灌注损伤,尤其适用于升主动脉广泛钙化的患者。本例患者存在多支病变,因升主动脉打孔瘢块脱落风险较大,所以采用移植血管(桡动脉)近端均与左侧乳内动脉行端侧吻合,形成双“Y”型桥,靶血管供血良好,效果令人满意。 (心胸外科)

孕妇急性阑尾炎手术

妊娠急性阑尾炎严重威胁着孕妇、胎儿的生命安全,故应引起高度重视。妊娠急性阑尾炎具有以下独特的病理特点:

(1)孕妇患了阑尾炎后炎症容易扩散,细菌产生的毒素可通过血液影响胎儿,使胎儿缺氧,重者可致胎儿死亡。同时发炎的阑尾也可直接刺激子宫,引起子宫收缩,造成早产或流产。

(2)妊娠期间孕妇盆腔器官充血,阑尾炎症发展迅速,故阑尾穿孔及坏死率较高,中国报道为30%以上。

(3)随着妊娠月数的增加,增大的子宫可压迫推移盲肠、阑尾及升结肠,使其血运出现障碍,蠕动减弱,粪便易于积存,故阑尾腔一旦发生梗阻,就不易自行缓解。

(4)妊娠晚期由于增大的子宫将大网膜推向一侧,阻挡了大网膜的移动,使其不能去包裹发炎的阑尾,故阑尾穿孔后炎症不易局限,且往往酿成严重

的弥漫性腹膜炎。

(5)孕妇分娩或早产后,由于子宫收缩,可使原来已受局限的炎症又迅速扩散。

鉴于妊娠阑尾炎的上述特点,那么孕妇得了急性阑尾炎应怎么办呢?有的患者怕做手术,喜欢用非手术治疗法。目前非手术治疗多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即西医使用大剂量抗菌药物控制感染,使炎症尽快消退;中医则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通里攻下为治则。但妊娠期间孕妇服药后,药物会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有些药物还会影响胎儿器官的发育而致畸形。西医常用的抗生素,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可严重损害胎儿的听力和肾脏功能,大剂量应用还可致孕妇流产。磺胺类抗菌药物容易进入胎儿体内而影响其器官发育,易致畸形。另外,活血化瘀、通里攻下的中草药均为孕妇常用或慎用的药物,如桃仁、红花、赤芍、乳香、没药、大黄、芒硝等,因孕妇服用该类药物后会使血运加速,肠蠕动增快,促进子宫收缩,故易引起早产或流产。

因此,孕妇一旦得了急性阑尾炎,应以早手术为上策。因为妊娠妇女对阑尾切除术有较好的耐受性,尽管早期手术亦有发生流产的危险,但若延误治疗,发炎的阑尾会很快发生穿孔、坏死,从而酿成很多严重的并发症,威胁母子生命安全。 (普外科)

[ 疾病专题]

痛风性关节

痛风性关节炎是体内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本病的临床特点为突发性关节剧痛,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关节畸形,高尿酸血症。“痛风”一症,中

医经典中曾作了较详细的记载。

1.《类证治裁-痛风》则说痛风是“寒湿郁痹阴分,久则化热攻痛”。

2.《证治准绳-痛风》认为痛风是由“风湿客于肾经,血脉瘀滞”所致。

3.《张氏医痛-痛风》则提出:“肥人肢节疼,多风湿痰饮流注”的见解。

从这些典籍对“痛风”所下的定义及其对病因、临床表现的描述来看,传统的“痛风”包括了本节所有介绍的痛风性关节炎及其它一些疼痛性关节疾患。

一、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早期发现高尿酸血症患者及尽早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痛风的发生。在无条件进行大规模血尿酸检测的情况下,至少应对下列高危人群进行血尿酸常规检测:

1. 60岁以上的老年人,无论男女及是否肥胖。

2. 肥胖的中年男性及绝经期的女性。

3. 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病患者。

4. 糖尿病尤其是Ⅱ型糖尿病患者。

5. 中年以上原因未明的关节炎,尤其以单关节炎作为发作特征。

6. 肾结石,尤其是多发性肾结石及双侧肾结石患者。

7. 长期嗜食肉类,并有饮酒习惯的中、老年中。

痛风的发生有遗传因素,也有后天性的一些因素对痛风的发生一定影响。流行病学研究认为,以下一引起措施对预防痛风,尤其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有一定帮助:①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尽量避免吃嘌呤含量较高的饮食,应多饮水;②进食定量,不要随意增加进餐次数,以免导致营养过剩;③戒除不良嗜好如吸烟、酗酒;④每年检查2次血尿酸,以便及时发现早期高尿酸血症,并定期随访观察。

二、诱发因素

中国一份232例报告中指出,关节炎发作的诱因及所占比例依次为:疲劳过度(45.7%)、饮食不调(进食高嘌呤食物,43.2%)、饮酒过量(25.9%)、受凉感冒(18.5%)、关节外伤(15.5%)、及过度运动(9.6%)。

三、病理

在人体内,尿酸为嘌呤和核酸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尿酸的来源:①体内的嘌呤物质进行分解代谢;②体内的核酸物质进行分解;③食物中的嘌呤物质分解而成。前二者为内源性尿酸,后者为外源性尿酸。尿酸生成后约2/3经肾脏排出,其排出量与血尿酸浓度及肾小管的分泌能力有关,其余1/3由消化道排出。

四、临床表现

典型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特点是起病急骤,有时甚至呈爆发性,多在夜间发作,第一次发作通常在健康状况良好的情况下突然出现关节肿胀和剧痛,约在24~48小时达到高峰,受累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明显发红、发热和肿胀,剧痛难忍,局部甚至不敢接触被单,否则疼痛加重,以及关节活动受限。这一些特点可区别于其它种类的关节炎,具有很强的特征性。70%的患者首发于拇趾第一跖趾关节,病程中该部位受累者达90%,其次为足背、踝、膝、指、腕等关节,肩、髋和脊柱关节受累少见,病程初期85%~95%的患者仅累及单关节,这是典型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又一特点。

五、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1.血尿酸测定:具统计,血尿酸值再中国正常男性为:3.0~7.0mg/dl(178~416umol/L),正常女性位2.5~6.0_mg/dl(148.5~356.0umol/L).

2.尿尿酸测定:尿尿酸是反映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和分泌功能的一项检查,在临床上可用以判定高尿酸血症是由于尿酸生成过多还是尿酸排泄减少,或者是两者皆有。

3.关节滑液检查:镜下观察白细胞数小于200/mm3,中性类细胞小于25%。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滑液的主要特征是滑液量增多,外观呈白色而不透明,粘性低,白细胞数大于5000/mm3,中性类细胞大于75%。

4.组织学检查:对于可疑的痛风石组织,可作活检,

5.X线检查:病程长的患者,在关节边缘可见偏心性半圆形骨质破坏,较小者似虫蚀状,随着病情进展逐渐向中心扩展,形成穿凿样缺损。

六、诊断

中老年男性肥胖者,突然出现第一跖趾关节或踝关节或足背等单关节红肿剧痛,并在发作后24~48小时达到高峰,对秋水仙碱治疗有效,1周左右症状缓解,伴有或不伴有血尿酸增高可诊断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然而关节滑液或结节活检证实的尿酸盐结晶是确诊本病的依据。

七、治疗

1.一般治疗

(1)嘌呤饮食:高嘌呤食品主要包括动物内脏、水产品如沙丁鱼、虾、蟹和肉类等。低嘌呤食品主要有牛奶、豆制品、鸡蛋、蔬菜和谷类等。

(2)严格忌酒。

(3)多食碱性食物:如油菜、白菜、胡萝卜和瓜类等。

(4)休息:在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应注意休息,直至症状明显缓解。

(5)避免使用抑制尿酸排泄的药物: 如呋塞米、阿司匹林、维生素B1及维生素B12等。

(6)避免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的因素:如过度劳累、紧张、寒冷、穿鞋过紧、走路过多及关节损伤等。

(7)积极治疗与痛风相关的疾病 如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防止体重超重。

2.急性期的治疗 关节炎的急性发作期应尽早使用抗炎止痛药物。

3.间歇期及慢性期治疗 关节炎发作期过后,对于无痛风石、无泌尿系结石和痛风性肾病患者,不必做特别的药物治疗。

4.中医辨证诊治 本病又称“富贵病”,皆因过食膏梁厚味,内生湿热,湿热结,聚于肌肤腠理骨节间,壅塞经脉,气血瘀阻,始发本病,卒然关节红肿热痛。久病,湿热之邪凝结,而为硬结或流痰之变。病至晚期,耗损肝肾,筋骨失养,足不能步,活动不利。本病以关节疼痛为主证,属中医痹证范畴。痹者闭也,经脉闭塞不通,不通则痛。

根据病变的发展阶段及表现的证候不同,可分为5型论治:湿热下注型;瘀血阻滞型;痰凝经脉型;肝身亏虚型;风寒湿型。我科在刘元禄博士生导师主持下研制开发痛风宁胶囊配合水调散辨证施治,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疗效。

八、预防

节制饮食,减轻体重;禁食富含嘌呤的食物,如动物的肝、肾、脑等,慎食鱼、虾、肉类、豌豆、菠菜等;禁酒,尤其是啤酒;多食咸性食物,多饮水;避免疲劳、精神紧张和外伤;禁用肝浸膏、维生素B12和磺胺类药物。 (骨二科)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临床多发病。急性期易合并肺栓塞或股青肿、股白肿,慢性期遗留血栓形成后综合症。前者可能危及生命或有截肢可能,后者使肢体处于失功能状态而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工作劳动。目前的手术或药物治疗效果尚未令人满意,DVT仍是血管外科面临的一个较大难题。但是明确其病因及易患因素,对高危患者施行药物和护理干预,则可大大降低其发生率,因此可以说在现阶段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意义要远远大于血栓形成后的治疗。

1、DVT的病因

经典的virchow理论认为:血管壁损伤,血流异常和血液成分改变是引起静脉血栓的三个主要因素。目前认为血液成份的改变是血栓形成的最重要因素。

2、DVT的易患因素

1)年龄 随着年龄增大,发病率逐步升高。与老年人凝血因子活性增高,小腿肌肉泵作用减弱有关。

2)制动 长期卧床、长途坐车或坐飞机旅行的人DVT发病率较高。原因是制动后静脉血回流明显减慢,从而增加了DVT发病风险。

3)恶性肿瘤 19%-30%的DVT患者和并有恶性肿瘤,肺癌是最易引发DVT的一种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引发DVT的最主要原因是恶性肿瘤释放促凝物质,提高血液凝血因子的活性。另外,肿瘤的化疗及放疗也是导致DVT的危险因素。

4)手术 手术创伤与DVT的发病密切相关。普外科手术后的发生率为19%,髋骨骨折、髋关节成形术、膝关节成形术后发生率分别为48%、51%和61%。妇产科手术后该病的发生率为20%。

手术引发DVT的原因包括围手术期的制动,术中术后体内抗凝、凝血及溶栓系统的异常,以及静脉血管的损伤等。

5)创伤 由于创伤可能导致下肢体骨折、脊髓损伤、静脉血管损伤急需要手术治疗,使创伤病人容易发生 DVT。另外,创伤后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也易导致血栓形成。

6)原发性血液高凝状态 常见于有基因突变或遗传性抗凝物质缺陷的病人,在所有的病人中5%-10%是由原发性血液高凝引起的。

7)产后 产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高,是因为妊娠时胎盘产生大量雌激素,雌激素促进肝脏产生各种凝血因子,同时妊娠末期体内纤维蛋白原迅速增加,加重高凝状态,导致DVT发生。

8)口服避孕药 避孕药的主要成份为雌激素和孕激素,他们通常能提高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浆凝血因子Ⅶ和Ⅹ的浓度,增加血小板的黏附性,因此易形成血栓。据统计服用第三代避孕药的育龄妇女并发DVT的是不用避孕药的8倍。

9)中心静脉置管 上肢DVT的病人65%与中心静脉插管有关,静脉插管不仅损伤血管壁静脉插管的表面也容易形成血栓。

10)肠炎 肠炎引起DVT的原因尚不清楚,肠炎引发的DVT部位常不典型。

11)系统性红斑狼疮 可能与狼疮患者体内抗凝血酶抗体及抗心磷脂抗体含量较高有关。

以上各种易患因素中绝大部分使血液成分改变使血液成高凝状态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因此血液成分改变是DVT形成的决定因素。

3、对高危患者行药物干预

首先将可能发生DVT者按危险度分为三类。

1)低危:40岁以下,30分钟以内的小手术,或者年龄超过40岁,但无危险因素者。

2)中危:40岁以下做大手术者,口服避孕药者或40岁以上做任何手术者。

3)高危:60岁以上做任何手术者、有深静脉血栓形成史或肺栓塞或有其他危险因素者。

对高危人群行药物预防: 用肝素、阿司匹林等抗凝药降低血液黏滞性、预防血栓形成。

1)小剂量肝素术前2小时皮下注射,术后每12小时注射,明显降低DVT 基肺栓塞的发病率

2)低分子肝素 由于抗凝作用强,很少引起出血,不需要监测凝血酶时间等优点,在预防DVT上取得较好效果。常用速避凝2ml皮下注射,2 次/日 ,连用5~7d。在应用速避凝时应注射腹壁前外侧,左右交替,注意监测肝肾功能及有无过敏反应。

3)口服抗凝药 华法令最常用,须监测凝血酶原时间。

4)口服抗血小板药物 主要作用抑制血小板,地聚集和释放,对凝血因子无作用,手术创面渗血较多,防止DVT的作用不如低分子肝素及华法令。

5)低分子右旋糖苷 书中术后每天静点500毫升,可稀释血液,降低血小板黏附,提高血栓易溶性。

4、针对所有易患人群行护理干预

1)具有易患因素者宜避免高胆固醇饮食, 给予低脂、富含维生素的饮食, 多饮水, 保持大便通畅, 必要时给予缓泻剂。

2)长途坐车或坐飞机时宜穿循序减压弹力袜,或经常作踝关节跖曲背伸动作以加强小腿肌肉泵的作用 ,促进静脉回流。

3) 卧床患者至少每2h 翻身一次, 鼓励并督促其在床上主动伸屈健侧下肢, 作趾屈、背屈、内外翻运动, 足踝的翻转运动, 由家属被动按摩偏瘫侧下肢比目鱼肌和腓肠肌。

4)非必须制动的术后患者,如外科,妇科术后患者应鼓励其早日离床活动,麻醉未清醒时可由家属被动活动踝关节,以促进静脉回流。

5)穿刺部位的选择: 静脉输液或采血时, 应避免在下肢静脉或股动脉穿刺, 特别是下肢反复穿刺, 静脉输液和采血宜选用上肢浅静脉, 动脉采血可选用桡动脉穿刺。

6)对下肢制动的患者,在手术或卧床时可采用间歇性腿部充气压迫法,加速下肢静脉回流速度,预防血栓形成。

7)严密观察DVT 的症状: 对长期卧床患者护士应经常观察双下肢肤色、温度、肿胀程度及感觉, 必要时测量双下肢同一平面的周径。发现异常及时就诊,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血管外科)

尿石

您如果有以下症状,您可能患了尿石症:突然发作的腰背部、下腹部剧烈疼痛,并且伴有向外阴部放散的疼痛,此时常伴有尿中有血色,类似洗肉水样尿液。出现这个症状时就应该到医院检查了。

一、什么是尿石证

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内因各种致病因素生成结石统称为尿石症。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结石,是泌尿外科常见疾病之一。临床特点以疼痛、血尿为主。男性多于女性,发病率约3:1。

二、尿石证的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多由肾虚和下焦湿热引起,病位在肾、膀胱和溺窍,肾虚为本,湿热为标。肾虚则膀胱气化不利,尿液生成与排泄失常,加之摄生不慎,感受湿热之邪,或饮食不节,嗜食辛辣肥甘醇酒之品,致湿热内生,蕴结膀胱,煎熬尿液,结为砂石;湿热蕴结,气机不利,结石梗阻,不通则痛;热伤血络,可引起血尿。

西医认为,许多因素均可导致结石的形成,尿石症应该不单单视为尿盐饱和沉淀所致,而是人体异常矿化的一种表现。

三、尿石证的临床表现

上尿路结石包括肾和输尿管结石,典型的临床症状是突然发作的一侧腰或腹部绞痛和血尿。绞痛发作时疼痛剧烈,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冷汗、面色苍白等症状。疼痛为阵发性,并沿输尿管向下放射到下腹部、外阴部和大腿内侧。绞痛发作后出现血尿,多为镜下血尿,肉眼血尿较少,或有排石现象。有时活动后镜下血尿是上尿路结石唯一的临床表现。结石合并感染时,可有尿频、尿急、尿痛,伴发急性肾盂肾炎或肾积脓时,可有发热、畏寒、寒战等全身症状。双侧上尿路结石或孤肾伴输尿管结石引起完全梗阻时,可导致无尿。结石较大或固定不动时,可无疼痛,但常伴有肾积水或感染。

膀胱结石的典型症状为排尿中断,并引起疼痛,放射至阴茎头和远端尿道,此时患儿常手握阴茎,蹲坐哭叫,经变换体位又可顺利排尿。多数患者平时有排尿不畅、尿频、尿急、尿痛和终末血尿。前列腺增生继发膀胱结石时,排尿困难加重,结石位于膀胱憩室内时,多有尿路感染的表现。主要表现为排尿困难、排尿费力,呈点滴状,或出现尿流中断及急性尿潴留。排尿时疼痛明显,可放射至阴茎头部,后尿道结石可伴有会阴和阴囊部疼痛。

四、尿石证的危险因素有哪些呢?

尿石症是具有多种病理改变的一种疾病,它的病因及形成过程极为复杂,目前还没有完全了解清楚,它涉及到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种族遗传、饮食习惯、疾病、用药、泌尿系异物及尿液变化等等因素。多种因素的异常最终导致尿液的改变,成石盐晶体过饱和,滞留于泌尿系统中而形成结石。

五、在生活中应如何预防尿石证的发生

虽然现在尿石证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且病因尚不明确,但从生活中多加注意,就可能会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1、适当控制动物脂肪及含嘌呤丰富的食物的摄入量,如动物蛋白,包括动物的肉、内脏等。

2、少盐、低糖,保持清淡的饮食。

3、适当控制含草酸多的蔬菜的摄入量,如菠菜、甜菜根等深绿色的蔬菜,因为草酸钙是泌尿结石的主要成分。

4、不要过食豆制品,大豆食品含草酸盐和磷酸盐都高,能同肾脏中的钙融合,形成结石。

5、多喝水,多运动,是预防尿石证的关键。体力工作者或高温作业的人更要喝更多的水。大量饮水对所有成分尿石都有防治作用。在炎热的夏天,每日尿量少于1200毫升时,尿石生长的危险性显著增大。如能使每日饮水量2000-4000毫升,这样可维持每日尿量在2000毫升以上。磁化水对防治草酸钙结石更有效 ,可将全日饮水量分别于晨起、餐间、睡前给予。 清晨饮水量可达500-1000毫升。为了保持夜间尿量,睡前饮水500毫升,睡眠中起床排尿后再饮水300-500毫升,余下水分别于餐间饮服。大量饮水可促使小的结石排出,稀释尿液可防止尿石结晶形成,并能延缓结石增长速度。

六、得了尿石证怎么办

到正规医院及时检查,早诊断、早治疗,我院泌尿外科现有的KDE2002A冲击波体外碎石机,是由冲击波源通过反射体聚集,在先进的B超定位监测,全自动电脑操作下准确、无痛,使结石粉碎而易于排出,碎石率达98%,适用于肾、输尿管及膀胱结石。在碎石后配合口服中药促进排石,缩短了碎石后的排石时间。对不愿采取体外碎石治疗的患者,我科室有院内制剂“排石汤”以中药融石,或应患者要求,针对个人体质,为每个人量身制定治疗方案,一人一方,真正做到个体化治疗,提高疗效。对膀胱结石患者,还可应用膀胱镜经尿道在直视下钳夹结石,使结石由大变小,排出体外。 (泌尿外科)

高血压脑出血的防治

高血压脑出血俗称“高血压脑溢血”或“中风”,是高血压病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与血压升高的程度有关,多见于50-70岁的中老年人。近年来,因生活水平的提高,该病的发生率有增大、发病年龄有提前的趋势。

避免高血压脑出血最有效的措施就是预防,中老年人要定期监测血压,一旦发现患有高血压病,应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早期治疗,维持血压稳定于一个正常的水平,显得至关重要。另外,精神紧张、生气、激动、烦躁,便秘、小便不畅用力解便,剧烈运动,饮酒及气候急剧变化等因素均可引起血压突然剧增,诱发高血压脑出血。

高血压脑出血发生后,治疗的目的是挽救生命、降低残废率。病情发生后,需紧急联系附近有条件的医院,根据病情需要,选择手术治疗或保守治疗。入院治疗前家属要尽量做到使病人①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尽可能就地治疗,减少搬动;②保持呼吸道通畅,出现呕吐时使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吸入呼吸道;③有条件者可使用药物止血、稳定血压及控制颅内压,防止继续出血和脑疝的发生。(脑外科)

阑尾炎一定要手术

阑尾炎的治疗分为手术和非手术两种方法,不一定都要手术治疗。目前非手术治疗多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即西医使用大剂量抗菌药物控制感染,使炎症尽快消退;中医则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通里攻下为治则。但是,患者发生急性阑尾炎后,如有条件应及时手术治疗。在阑尾未坏死和穿孔前进行手术治疗,操作简单,术后合并症很少见,是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需要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是:

(1)化脓和坏疽性阑尾炎。

(2)阑尾炎穿孔伴弥漫性腹膜炎。

(3)复发性阑尾炎。

(4)多数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5)阑尾脓肿。

如果病人就诊晚,已形成右下腹局限性肿块并无扩散趋势,或诊断不能确定及少数急性单纯阑尾炎,可在严密观察下行内科保守治疗。治疗包括根据病情控制饮食,酌情输液,并配合足量的抗生素。一般观察24—48小时,有的病例炎症即逐渐消退,但如果效果不明显或炎症加重,则应及时手术治疗。对于脓肿形成的病人,可在超声波引导下,穿刺抽脓,但这种方法临床上不常采用。 (普外科)

[学术交流]

为什么腰椎间盘突出症“开窗手术”最为推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其治疗方法大体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一般采用卧床、中药理疗、腰椎牵引等综合治疗。95%的初次发病患者可以通过保守治疗而治愈,只有对于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才采用手术治疗。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手术治疗在传统髓核摘除术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微创手术、腰椎固定融合术、人工椎间盘/髓核置换术等。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法很多,并且得到广泛的开展。甚至,有一些医院提出了“椎间盘超市”的说法。有些患者对于医生所提出的多种手术方案一片茫然,不知如何选择。在这里,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各种手术特点进行以下介绍,以供广大患者了解。

一、传统经典手术

髓核摘除术因其历史悠久,疗效确切,被业内人士称为传统手术。手术的主要目的是摘除突出的髓核组织等致压物,去除神经根的压迫,解除腰腿痛等临床症状。其具体术式包括全椎板切除、半椎板切除和开窗式髓核摘除术等三种术式。

随着医学的进步,目前基本上是采用开窗式髓核摘除术,这种术式对于脊柱的稳定性破坏是微乎其微,近期及远期疗效确切,术后复发率低于7%,同节段同侧别复发率低于1%。借助于头灯、手术放大镜等显微外科设备的使用,手术的副损伤越来越小,精细程度越来越高,趋向于“微创化”。是目前医生最为推崇的手术方式。

二、腰椎固定融合术

腰椎固定融合术原主要是用于治疗腰椎不稳、滑脱等腰椎静力学改变的疾病,对于腰椎椎弓根固定植骨融合术是否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目前学界争论较大。

由于腰椎固定融合术手术难度大,对术者技术水平要求高,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术后疗效欠佳等特点,主流观点是对于术后复发,需要二次手术,且术后由于脊柱稳定性结构破坏过大,有可能出现腰椎不稳的患者或合并腰椎不稳、滑脱等疾病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才建议使用。

三、微创手术

微创手术主要是指借助于微创外科器械,无需切开或仅在皮肤上切开微小切口对椎间盘进行操作的手术方式。微创手术包括髓核化学溶解术、经皮穿刺切吸术、射频髓核成形术、椎间盘内电热疗法及窥镜下髓核摘除术等微创手术。

除窥镜手术外,其他手术的特点是不直接去除神经根致压物,而是通过减轻椎间盘内压,来缓解椎间盘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这些术式存在临床应用时间长短不一,疗效文献报道差别较大,适应证有待统一等具体问题。目前的主流观点是做为临床尚有争论的治疗方法,建议谨慎地开展临床研究,逐步探索前进。

窥镜下髓核摘除术是借助于内窥镜来完成的开窗式髓核摘除术,具有创伤小的优点。但适应证相对狭窄,对术者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如术者技术不熟练,产生副损伤的机会大大增加。随着传统经典的开窗式髓核摘除术微创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窥镜下手术的长处也越来越显示不出来了。

四、人工椎间盘/髓核置换术

这两种术式均是通过更换人工椎间盘或髓核的方式来治疗椎间盘疾病的。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临床应用仅有10余年的历史,人工髓核置换术临床应用还不到10年,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检验,并且这两种术式不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术式,因此,一般不建议应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骨一科)

股骨头坏

股骨头坏死全称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祖国医学把骨坏死称为“骨蚀”证,也有的学者称之为“骨痿”、“骨痹”,即四肢枯萎不能运动的意思。各种原因导致的股骨头坏死的病理特点都是因为气血不通,则产生“瘀血”。气血对骨的滋养是骨骼能保持正常形态和正常功能的关键,而一旦瘀血阻滞,脉络不通,气血失去滋养,骨则必然会枯朽、塌陷、坏死。“脉络不通,不通则痛”,综合骨坏死病人骨痛,功能障碍等症状,莫不与此符合。这与中医的“气血不通、气滞血淤”的观点是一致的。 自1888年世界医学界首次认识股骨头坏死这一疾病至今,股骨头坏死已由少见病转变为多发病、常见病。尤其是激素的问世及其广泛应用以来,股骨头坏死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加之交通工具变革后变通事故的增多,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均使得该病患者数量剧增。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股骨头坏死3000万人,我国约有400万人。最新的调查表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无明显性别差异,任何年龄均可患病,而有过激素应用史、髋部外伤史、酗酒史、相关疾病史者发病的机率明显增多。

股骨头坏死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31-60岁最多,无性别差异,开始多表现为髋关节或其周围关节的隐痛、钝痛,活动后加重,进一步发展可导致髋关节的功能障碍,股骨头坏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劳动能力,若治疗不及时,还可导致终身残疾。

一、股骨头坏死的分期及临床表现

股骨头坏死最先出现的自觉症状就是疼痛,疼痛的部位是髋关节周围、大腿内侧、前侧或膝部。早期疼痛开始为隐痛、钝痛、间歇痛,随着活动量的增加,疼痛加重,休息可以缓解或减轻。但也有呈持续性疼痛的,不管是劳累还是休息,甚至躺在床上也痛。而且,疼痛逐渐加重。此时在X线上虽然没有明显的形态异常改变,但是髋关节已有不同程度的功能受限。比如病人患侧髋关节外展、旋转受限,下蹲不到位等等。股骨头坏死到了晚期,股骨头塌陷、碎裂、变形,有的可造成髋关节半脱位,此时的疼痛与髋关节活动、负重有直接关系。活动时关节内因骨性磨擦而疼痛,静止时头臼之间不发生磨擦,疼痛也就不明显了。所以说, 行走、活动疼痛加重,动则即痛,静则痛止或减轻。总之,早期是以疼痛为主,伴有功能受限;晚期以功能障碍为主,伴有疼痛。

股骨头坏死I期(超微结构变异期):

X光片显示股骨头的承载系统中的骨小梁结构排列紊乱、断裂,出现股骨头边缘毛糙,临床上伴有或不伴有局限性轻微疼痛。

股骨头坏死II期(有感期):

X光片显示股骨头内部会出现小的囊变影,囊变区周围的环区密度不均。骨小梁结构紊乱、稀疏或模糊。也可出现细小的塌陷,塌陷面积可在10%-30%临床伴有疼痛明显、活动轻微受限等。

股骨头坏死III期(坏死期)

X光片显示股骨头形态改变,可出现边缘不完整、虫蚀状或扁平等形状,骨小梁部分结构消失,骨密度很不均匀,髋臼及股骨头间隙增宽或变窄,也可有骨赘骨的形成,临床表现疼痛、间歇性的跛行、关节活动受限、患肢有不同程度的缩短等。

股骨头坏死IV期(致残期)

股骨头的形态、结构明显改变,出现大面积不规则塌陷或变平,骨小梁结构变异。髋臼与股骨头间隙消失等。临床表现为疼痛、功能障碍、僵直不能行走,出现脱位或半脱位,牵涉膝关节功能活动受限。

由于骨坏死常累及双侧,大部分病人最后出现关节畸形,继发性骨关节炎改变。

二、如何判断早期股骨头坏死病

股骨头坏死症,最早出现的症状是髋关节酸,有时呈间断性疼痛。这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引起髋关节疼痛的原因很多,外伤、髋关节脱位、退行性病变、炎症、肿瘤、腰椎疾患及内科、皮肤科疾病等, 都可以引起髋关节的疼痛。股骨头坏死症仅是诸多引起髋关节疼痛的一种,股骨头坏死症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有它自己的特殊性。

(1)髋关节疼痛向腹股沟区或臀后侧、外侧或膝内侧放射。

(2)髋关节僵硬、无力、活动受限,抬腿不灵活,早期出的症状是盘腿或向外撇腿以及下蹲困难。

(3)跛行:即走起路来患肢不敢用力负重,象踮脚样走路。

(4)骨折、脱位或髋关节扭伤愈合后,又逐渐或突然出现髋部疼痛。

(5)长期或短期大量使用激素或经常酗酒者出现髋关节疼痛,多为隐痛、钝痛,常位于腹股沟,活动时明显,休息后减轻。

(6)寒湿:天气寒冷时,髋关节酸困、疼痛加重,功能受限。

(7)炎症:感冒发烧时,血沉加快,白细胞升高,患侧髋关节则疼痛加重。

出现了上述情况者,就有可能患有股骨头坏死症,需到医院确诊。

三、股骨头坏死治疗方法

1、保守治疗

(1)避免负重可先依靠手杖、腋杖等支具,严格限制负重,可使缺血组织恢复血液供应,并免受压力作用,以控制病变发展,预防塌陷,促使缺血坏死的股骨头自行愈合。但一般认为,限制负重并不能挽救股骨头坏死的病情发展,此法主要适用于不宜手术治疗的老年、一般情况差、缺血性坏死进展期及预后不良的病人。自行愈合的可能性与病灶的大小及距离关节面的远近有关:病灶小或远离关节面的,多能自行愈合;如病灶邻近关节面或病变范围较大,即使不负重,自行愈合的可能性也极小。

(2)电刺激有成骨作用,能促进骨折愈合。电刺激可作为骨坏死的独立治疗方法或手术辅助治疗。

2、手术治疗

(1)保留股骨头的治疗,适用于早期股骨头坏死。

①钻孔减压可降低骨内压,促进静脉回流,解除滋养血管痉挛,使新生血管能顺骨孔长人缺血区。主要用于早期无关节面塌陷的病人,是治疗骨坏死最简单的手术方法。

②植骨术因植骨前需先钻孔,故又称钻孔减压植骨术。既有钻孔减压,植骨提供机械支撑,又有带肌蒂骨移植增加股骨头的血供。

③截骨术通过改变股骨头与股骨干间的对应位置关系,达到增加股骨头的负重面积,减少股骨头所受压力,将股骨头坏死病灶移出负重区,从而减少局部承受的应力,同时,截骨术使髓腔开放,可降低骨内压,改善股骨头的血循环。

(2)关节成形术

应用于关节面塌陷的股骨头坏死病人,可行金属杯关节成形术、关节表面置换术、股骨头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等。

四、股骨头坏死的饮食

可以选择一些乳制品中的钙磷比值比较适中,可使钙磷等物质充分吸收的食物。牛奶中还含有蛋白质、乳糖等物质。如果每天喝2杯牛奶(约480毫升)就足以达到成人的钙需要量。当然由于老年人本来钙质就丢失很多,所以钙需要量更大。从饮食上合理配餐有助于股骨头坏死的治疗。为了更好地使乳制品中的钙、磷成分吸收,应该每天在食用乳制品的同时,经常晒太阳,保证每日晒太阳1小时左右,这样会收到更好的效果。除了乳制品,另一种含较多钙质的食物是动物骨头汤。但骨头汤中钙离子较少,钙的浓度较低,故在煮汤时,先将骨头砸裂,可增加矿物质和蛋白质的溶出率。

主食:应以米、面、杂粮为主,做到品种多样,粗细搭配。副食:应多吃含钙多的食物,如牛奶、奶制品、羊肝、猪肝、虾皮、豆类、海藻类、鸡蛋类。 (骨二科)

下肢静脉曲张演变成溃疡的现代治疗

过去常说“臁疮腿,臁疮腿,治了就后悔”。病人后悔花钱白受罪,医生后悔费力不讨好。究其原因,是因为过去未找到病根儿,使治疗屡屡失败。经多年研究现已找到了病因,使这一难题得到解决。我们通过上千万例病人的观察发现,小腿浅静脉曲张演进到溃疡形成,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开始是浅脉曲张{青筋裸露},这是第一信号,即单纯隐股静脉瓣膜关闭不全;活动和劳累后小腿沉胀、浮肿,这是第二信号,表示有深静脉及交通支静脉瓣膜关闭不全;如果此阶段未及时治疗,由于静脉血淤滞,局部缺氧,则导致足靴区皮肤发黑变硬、皮炎和湿痒性糜烂,这是第三信号。进一步发展则形成大片状溃疡,即臁疮腿,流脓淌水,久治不愈。

下肢静脉曲张的病根儿是静脉血倒流,治疗是可根据病程选择中西药物和手术的方法。早期应用药物如进口西药迈之灵和利湿清热的中药,可增强静脉血管壁弹性,使关闭不全的瓣膜不再逆流。如同时穿医用弹力袜保护,也可延缓病情的发展。单纯的浅静脉曲张可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曲张分段切除术。严重倒流的瓣膜需做一个简单的手术——瓣膜修整术,或在腔镜下结扎交通静脉。也可行血管内电凝烧灼法以闭塞曲张的静脉。由深静脉血栓阻塞引起的溃疡,治疗比较困难,但也可用药物和手术方法治愈。因治愈后容易复发,故需间断应用中西药物维持治疗,并避免长久站立。

目前社会上流行的加压注射疗法,虽然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仅适用于单纯浅静脉曲张。如果由于适应症选择不当,或操作者经验不足致使硬化剂使用和绷带加压方法不当,则易引起并发症,并且术后容易复发。若硬化剂溢到血管外,则可引起软组织坏死,加重溃疡形成;若硬化剂由浅静脉经交通支流入深静脉,则可引起深静脉血栓,血栓一旦脱落,则有发生致命性肺栓塞的危险。因此,诊治本病应到正规医院请有经验的专科医生,以免引起严重后果。 (血管外科)

早期康复治疗在心脏手术后的应用

目前在世界发达国家已广泛的开展了手术后早期康复治疗,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亦越来越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使患者得以早期离床活动,早日出院。作者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心脏手术后早期康复治疗,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2003年3月至2004年5月,心胸外科采用中医推拿按摩及针灸、中药疗法对8例心脏手术后的患者实施了早期康复治疗,男5例,女3例,冠状动脉搭桥4例,换瓣4例,年龄40—65岁。

心脏手术后在脱机,拔除气管插管后,患者神志完全清醒时,在其它常规治疗的同时,给患者全身按摩,每天2次,每次40 min;配合针灸,针刺内关、足三里、通里、神门、肩腴、曲池、三阴交、髀关等穴位,每天2次,每次20 min;并口服中药----心康1号(院内协定方,方剂组成有:黄芪、红参、川贝、白芍、麦冬、熟地、当归等),每天3次,每次50 ml。连续3天。

患者在脱机后16 h离床活动6例,18 h离床活动2例。脱机后均在30 —48 h走出监护室,回到普通病房,其中30 h有2例,36 h有 5例,48 h有 1例。患者均在术后7—10天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无死亡。

心脏外科手术都是大手术,对患者的打击是非常大的。许多患者身体在术后很长时间才得以康复,且手术后因卧床时间较长,切口疼痛,不敢咳痰等因素,并发症较多。术后早期推拿、按摩康复治疗可以缓解肌肉痉挛、解除疲劳,改善病人的精神面貌;按摩头部、颈部等部位可起到醒神明目的功效,有利于病人调动病人自身的机能,尽早、尽快早期恢复正常的生理状态;术后患者一般会胃肠蠕动减慢,肠麻痹,出现腹胀的症状,按摩可促进胃肠的运动,改善腹胀的症状;推拿还可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下肢的动脉、静脉的血流速度,有效防止深部静脉血栓的形成。采用一些穴位按摩并配以针灸,如内关、足三里、神门、通里等穴位,可起到宽胸理气,化淤止痛,降逆止呕等功效,大量临床研究及实验室观察结果表明通过刺激内关穴可降低心脏前负荷,减少心脏做功,降低心肌耗氧量;同时针刺肩腴、曲池、三阴交、髀关等穴位可以起到宁心安神,补气、养血、活血的功效,对各种心律失常及血压有双向性调整作用,对病后体虚,抗病力下降等均有补助作用。中药主要采用扶正、补气、滋阴、化痰等方药,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各脏器功能,尤其能够改善心肌缺血,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冠状动脉血液循环,另外可以化痰、祛痰以减少肺内感染。在国外,术后早期按摩已成常规治疗,国内尚无相关报道,笔者运用祖国医学优势,将推拿按摩、针灸及中药在心脏手术后早期应用,使患者早期离床活动,早日出院,早期康复,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临床应用前景非常乐观。 (心胸外科)

小儿疝气治

小儿疝气,医学诊断名称为“腹股沟斜疝”,许多家长自认为是小毛病,就是不愿手术治疗。其实,小儿疝气是外科常见病之一,发病机理不同于成人,是胚胎发育过程中,腹膜在腹股沟内(俗称:大腿根)向外延续出一囊状突起叫做“鞘状突”,它一般在出生前后逐渐萎缩闭塞。有学者统计,生后一年内未闭或部分未闭的约占 57% ,在此期间如小儿经常哭闹、咳嗽、便秘及排便困难、腹压增大,腹腔内的脏器如肠管、阑尾、女孩的卵巢、输卵管等就顺势钻入这个囊内,医学上称之为“斜疝”,这个囊被称为“疝囊”。如果腹腔脏器进入疝囊后,长时间停留而不能自行复位,引起疝内容物的血液循环障碍,就称之为“嵌顿疝”。如果嵌顿时间过长,或多次嵌顿,就会对人体造成危害,男孩的精索受到压迫,睾丸就会坏死;女孩则可能出现输卵管粘连、堵塞,卵巢缺血坏死,给小儿造成严重损失。

许多家长都期待不治自愈。其实小儿斜疝是有自愈的可能,临床上也见到少数自愈的病例,但一味等待自愈是不可取的。年龄增长,活动增加,疝块的增大,就会可能出现并发症。保守治疗是家长最期盼、最乐意接受的,有的家长甚至想让医生为其提供一劳永逸的法宝,如家长常常提到的使用疝气带。疝带的使用并非没有任何道理,但不是对任何病人都是通用的。对六个月以内婴儿,或有其它严重疾病不适合手术者以及小疝囊,疝块出现机会不多者可试用。但是,疝带的压力很难控制,压力不够,疝内容在疝带下脱出,就达不到治疗效果了;压力过大,就影响到睾丸的血液供应,容易导致睾丸萎缩。大多数疝带的设计都把阴囊紧紧地包裹起来,造成局部散热不良,阴囊温度升高,对睾丸十分有害。所以,目前国内外普遍认为,手术是治疗腹股沟疝的最好方法。一般来说,对于六个月以下小儿,部分病人的疝囊口比较大的,疝内容物可自由出入疝囊者,短期内不会造成严重后果,家长可不必过分紧张,可暂缓手术;然而,如果频繁嵌顿,就要引起重视,尽快手术了。六个月以上的腹股沟疝自愈的机会很少,家长不要抱有过分幻想,应尽早积极进行手术。

有关嵌顿疝手法复位,这仅仅是救急的手段,治标而不治本,对同一个病人不宜反复使用。手法复位是有严格的适应症的,一般嵌顿时间在十小时以内,病人全身及局部状况良好可试行手法复位,但最好由工作 3 年以上的专业外科医生操作,并且不能用在新生儿和小婴儿。嵌顿时间较长,复位前可给适量的镇静、解痉药。由于小儿肠管比较薄弱,嵌顿后肠壁水肿、脆性增加,粗暴的操作很可能出现肠管破裂、便血、发热等不良后果。

手术也并非是无比可怕的事情:在正规大医院,这种手术一般不超过三十分钟就可完成,手术的瘢痕不足两公分,小孩没有明显的痛苦,术后第二天就可以象正常小孩那样吃喝、玩耍了。为了安全康复,不让家长担心,可在医院观察 3~5 天,伤口换药后出院就更完美了。术后复发的机会是很少的。家长经常担心麻醉会对小儿智力有影响。其实这个担心是多余的:现代麻醉技术是安全可靠的,